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宜昌市兴山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2来源:宜昌市兴山县统计局 点击:
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加大,整顿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02年全县共检查音像、书报刊、电子出版物等经营单位80多家,销毁了各类非法出版物3000多册(盘),打击了盗版、非法音像制品经营行为,净化了文化市场。全年共放映电影60场次,观众5万人次,票房收入10万元。全年共发放图书703765册,销售达351万元。 广播电视事业有了新突破。2002年,全县广播电视节目综合用稿8100多条。128条新闻上联播、上头条。其中6条新闻在中央电视台播出,68条新闻在湖北卫视新闻栏目播出。摄制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沧桑高阳》、《走进古夫》等专题片10部,制作了《关注新县城、建设新家园》、《看成果、抓发展、迎接十六大》等系列报道65期,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电视专题在美国、台湾和其他省市台节目中交流。广播电视综合实力大提高。采取微波定位、光缆回传等高新技术对落成典礼、游行方队、烟火晚会等大型活动进行现场直播。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全年完成地埋管线7600管孔米,敷设广播电视专用光缆38000米,配置光节点14个;累计完成界岭至新县城1460根水泥杆,架设钢绞线78000米,敷设光缆79000米。全县电视覆盖率96.5%,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89.5%。全县“村村通”广播电视得到巩固和扩大,“组组通”和“户户通”得到加强。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县共有医疗机构345家,其中医疗中心1个,防保中心1个,卫生院7个,卫生所21个,卫生室207个。营利性医疗机构80家,其中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6家、非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12家、营利性62家,医疗机构覆盖率95.61%。年末共有卫生工作人员84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55人,占89.88%,病床床位420张。全县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80人,传染病发病率85.94/十万,同比下降17.86%。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全县组织参加了宜昌市第四届“坤发杯”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和全省游泳比赛。在各项比赛中,运动健儿共获得铜牌3枚。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开展。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总人口继续负增长。全县总人口185264人,比上年度187538人负增长2274人。其中男性人口96845人,女性人口88419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43536人,非农业人口41728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全年出生人口1099人,出生率5.9‰,比上年度下降0.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146人,死亡率6.1‰,比上年度下降0.2个千分点。全年负增长47人,自然增长率为0.2‰。 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得到加强。2002年全县社会保障全面推进,2071名城镇困难居民纳入低保范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4.3万元,发放下岗失业职工救济金69万元。加大了社会保险扩面力度,全县社会保险扩覆887人。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有11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52%,安置城镇失业人员500多人,安置率47%。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县社会福利院床位达580张,集中供养五保老人75人,分散供养474人。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0多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58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1.5万元。 人民生活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28元,比上年增加12元,增长0.63%;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72元,比上年增加732元,增长13.7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213元,比上年增加2182元,增长5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564元。恩格尔系数(城镇)达到28.8%,比上年提高9.01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农村)达到49.1%,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人均储蓄存款达到2650元,比上年增长14.08%。 据抽样调查,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5平方米。城市环境、园林绿化得到改善。2002年,建成县城中心区园林绿地面积1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1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4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