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宜昌市兴山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2来源:宜昌市兴山县统计局 点击:
四、交通、邮电和通讯业 交通运输发展加快,邮电通讯快速增长。全年交通、运输完成增加值5480万元,比上年增长25.32%。 运输综合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年货物周转量达75万吨,旅客周转量达62.5万人。全县通车里程664公里,其中国道67公里,省道159公里,县道62公里,乡道216公里。全县公路通车村达99%。交通状况明显改观。昭君大桥建成通车,高古公路路基路面整治、209国道古平段改建、峡口港一期工程、游峡路地质灾害治理、古界公路路基整治等均达到计划进度要求,全县交通面貌大为改观。 邮政事业快速发展,通讯能力和网络建设不断增强。全县邮政部门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44万元,函件业务114万件,建立电子汇兑网点8个,农村投递线路27条,单程1633公里,信报箱工程在新县城展开,全县通邮达100%。电信硬件加强,市场营销发展态势良好。新建古夫新县城s1240交换机8192线,新装PHS模块局三个,增加基站40个。本地网接通率61%,长途电话可用率99%,网络接通率98%。全年本地网放号4252户,其中农话757户,市话1056户,夷陵通2439户,宽带252户。新增1万门程控电话,新增10个移动通讯网站,全县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到2.8万门,移动用户达到8000多户,夷陵通用户达到9953户。通电话村达76%。 五、商品贸易和物价 消费需求快速增长。2002年,是我县实现大搬迁向大发展的关键年,搬迁拉动居民消费增长,全县消费品市场异常活跃。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614万元,比上年增长17.91%,其中餐饮业销售增长14.5%,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增长23.08%。城市市场销售快于农村,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1.09%,县及县以下增长13.51%,城市比农村快7.58个百分点。 旅游经济日趋活跃。2002年,县委、政府为把兴山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生态环境城、旅游文化城”,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加大旅游宣传和旅游环境整治力度,成功举办了“新县城落成庆典”、“兴山县昭君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成功接待了“全国百强旅行社”昭君故里行的记者200人,组织旅游企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使旅游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3万人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创旅游总收入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市场管理力度加强,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规范。2002年,全县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15个,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43578万元,比上年增长31.25%。2002年,全县以集贸市场、成品油市场和生猪屠宰市场、建筑市场为重点,组织开展了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城建、工商、技监、物价等部门加大市场执法力度,认真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和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25起,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了消费者利益。 市场物价运行稳定,部分商品价格走高。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3%,比上年提高2.10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0.0%,比上年提高1.90个百分点;部分生活必需消费品(肉禽蛋类)指数102.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2年全年围绕改善财政运行状况,千方百计培植骨干财源,强化税收征管,大力增收节支,继续推行了工资专户,零户统管,收支两条线等财政改革和管理措施,财政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2026万元,比上年增长4.14%。其中地方预算收入5198万元,比上年下降7.4%。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加大了对农业综合开发、城市维护和农林水事业费的投入,保证了重点支出,全年财政支出16969万元,比上年增长26.68%。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城市维护和农林水事业费支出分别增长176.4%、116.4%、148.3%。 强化金融监管和服务,金融形势保持良好稳定态势。2002年,全县金融环境明显改善,银企合作力度加大,各商业银行呈现存贷双增、家家盈利的好势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7130万元,比年初增加15895万元,增长19.5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9237万元,比年初增加7328万元;居民人均储蓄达到2650元,比上年增加327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8295万元,比年初增加32441万元,增长25.78%。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全民保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年保费收入1590万元,比上年增长6.28%,其中财产保费收入690万元,寿险保费收入900万元。支付各类赔款753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512万元,寿险赔付241万元。 七、科技和教育 科技项目和科技创新取得新的成果。2002年,全县被纳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和科技创新项目10项。其中国家级攻关项目2项、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1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市级科技创新项目6项。专利申请7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6项。网络建设得到加强,“三峡科技网”兴山主页已成功并网运行。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00场次,现场咨询90场次,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培训1.5万人次。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01所,其中普通高中、职教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县直幼儿园各1所,初中14所,小学55所,教学点28个。年末在校学生总数26725人,其中小学12650人,初中11099人,普通高中1847人,职教中心1083人,特殊教育学校46人。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99.4%,初中升学率95.6%。 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创建示范学校力度加大。2002年为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优化教育布局。完成了乡镇教办的撤销工作,完成了18所小学合并的计划,推行了中小学教师全员竞争上岗,全县2359名教职工择优聘用1915名,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加大了创建示范学校的力度,全县县示范学校2所,先进学校8所,合格学校3所。8所小学创市级“保育寄宿制示范学校”通过省、市验收,县职教中心通过了省级重点职高验收,实验中学成为全省第一所山区示范初中。 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教育投入加大,办学条件得到改善。2002年全县共投资1.07亿元,新建校舍11.2万平方米。全县校园占地总面积936.6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33264平方米,其中砖预结构校舍面积225168平方米,占总面积的96.5%。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逐步普及,全县中小学已配置计算机2000多台,装备计算机网络学校6所。 八、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物馆1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