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宜昌市伍家岗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2来源:宜昌市伍家岗区统计局 点击:
2006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全区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宜昌现代新城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48.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71亿元,比上年下降10.4%;第二产业增加值19.97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27.34亿元,增长21.5%。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48%、41.59%和56.93%。 全年实现区域性财政收入38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实现各项税收37474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618万元,增长32.1%;上划中央收入16104万元,增长10.2%;上划省级5581万元,增长24.2%;上划市级10697万元,增长20.7%;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财政支出11908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增加了城市建设、科教、社会福利、企业技改支出,其中城市建设支出增长62倍,企业技改支出增长2.1倍,科技、教育支出在20%以上。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2.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其中实现农业收入1.08亿元,比上年下降12.9%;企业收入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实现农业增加值7061万元,比上年下降10.4%。其中,农业增加值4152万元,林业增加值2万元,牧业增加值2385万元,渔业增加值522万元。 2006年,年末实有耕地总资源437顷,因国家和其他基建占地影响,年内减少19公顷。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74公顷,比上年增长0.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4公顷,比上年增长15.1%;油料播种面积154公顷,减少3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50公顷,减少39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1.17亿元(年报口径),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产值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2.8%;从经济类型看,29家内资企业完成产值30.99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75.3%;10家港澳台投资及外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4.7%。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产值2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2%;重工业完成产值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8%。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9.67亿元,同比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453万元,比上年净增5245万元,增长4.3倍。实现利税总额2.2亿元,比上年增长41.0%;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6.8%,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61806元/人,比上年每人增加2061元。 永鼎、燕狮、中南、劲森、安琪等8家高新技术企业创造产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67.7%;完成增加值4.77亿元,比上年增长78.0%;营养酵母、内燃叉车、液晶电子、应压控制器、气动开口机等高新技术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7.0亿元,利税1.2亿元,出口交货值3.9亿元。 全区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业单位30家,有工作量的25家资质建筑企业实现产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建筑工程完成产值6.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万M2,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21.8万M2。房屋竣工面积16.1万M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8万M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3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50万元以上城镇项目投资10.8亿元,比上年增长39.4%;房地产开发投资9.3亿元,增长12.6%;农村私人建房投资1870万元,增长142.5%。 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8.59亿元,占总投资的42.3%,非公经济完成投资11.71亿元,占总投资的57.7%,非公投资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8.7个百分点。按行业构成分,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6%,占投资总额的26.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4.9亿元,占投资总额的73.4%。 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41家。有开工面积的28家房产公司完成投资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区房屋施工面积78.6万M2,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59.1万M2,竣工面积22.3万M2。现房期房实现销售额8.9亿元,比上年增长75.9%。其中,现房销售额2.9亿元,占32.6%,期房销售额6亿元,占67.4%。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完成29.7亿元,增长13.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7亿元,增长14.1%;其他行业零售额4089万元,增长2.3%。 45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完成零售额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汽贸城、中石化、北山、爽美洗化、家润多、宜美家等销售巨头实现销售额5.6亿元,占限额以上批零业的71.8%。7家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实现营业收入6594万元,其中国际大酒店实现收入5483万元,占限额以上住宿餐饮收入的83.2%。 六、对外经济、交通 全年具有自营出口业务的企业25家,出口总额462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5%。实际利用外资930万美元,增长11.8%。 全年公路、水路货运量435.1万吨,比上年增长11.9%; 货运周转量82767.2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7%;公路、水路客运量835.3万人,客运周转量119073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2%。 七、教育、科学技术 全区有各级各类教育、培训机构64个。学前教育27所,幼儿人数3953人,其中民办幼儿园20家;初等教育小学16所,在校学生10671人;中等教育9所,其它教育12所。中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资助546名贫困学生6.7万元;建立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就读“零门槛”制度,指定8所学校无条件接收农民工子女,减免3698名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借读费达125万余元。 全区具有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项目个数38个。拥有科技活动人员609人,比上年增加168人,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754万元,比上年增长41.3%,其中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2702万元,比上年增长98.1%,占生产总值的2.6%,比上年增长0.8个百分点。 八、文化、卫生 年末全区共有文化中心户35户,村居文化活动室48个,艺术表演团体168个,文化馆1个。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20余场次,在各种文化竞赛活动中,共获得省级奖励19项,市级奖励28项;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治理行动40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