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咸宁市通城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2来源:咸宁市通城县统计局 点击:
通城县统计局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政策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坚持“兴工强县”战略,以改革为动力,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回归工程”为特色,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推进“一主三化”进程,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国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五”规划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综 合 经济发展加快,总量又上新台阶。初步测算,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2558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5%,比上年增幅加快0.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增幅0.3个百分点,增幅再创新高。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8657万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82157万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4774万元,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由2004年的22.5:34.7:42.8调整为21.6:36.4:42.0,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上年的77.5%提高到78.4%。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迈出了新步伐。工业方面,工业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发展周期的上升期,据初步计算,全部工业增加值74042万元,增长19.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6%,全县工业增长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形成了药材、生猪、奶牛、森工四大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奠定了基础,免征农业税,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两补”和退耕还林等补助资金存折全部发放到位,农村税费改革通过省市验收。土地二轮延包进展顺利,《土地经营权证》发放率为100%,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县全年城镇投资9000多万元,开工建设项目20个,城市化率达31.1%,城市绿化率29.5%,重要交通路口实现了红绿灯渠划控制。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功能得到加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块头小,大型建设项目少;市场体系不够完善;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难、农业增效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可用财力不足;物价上涨及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等。 二、农 业 农业增产增收,农村经济形势出现好转。2005年来,县委县政府继续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全面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两补”和退耕还林补助资金,搞好土地二轮延包,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404万元,同比增长5.8%,其中:种植业产值53806万元,增长3.1%;林业产值3478万元,增长22.1%;牧业产值44211万元,增长7.6%;渔业产值1776万元,增长12.4%。全年总播种面积48.3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41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28.2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03千公顷;油料作物面积4.3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51千公顷。 粮食生产出现重大转机,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年粮食产量152789吨,增产12906吨,增长4.4%;油料产量4536吨,增长21.6%;蔬菜产量108681吨,增长5.7%;茶叶产量861吨,增长8.9%;园林水果总产2318吨,减产22.9%。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植树造林面积49952亩,增长49.7%,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2915亩,增长14.3%;成林抚育作业面积10274亩,减少21.0%。全年木林采伐量7740立方米,楠竹采伐量50.5万根,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7.5%。 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肥猪出栏38.07万头,比去年净增9600头,增长2.6%。家禽出笼61.64万只,增加35.92万只。猪肉产量3.69万吨,增长2.8%,牛肉产量214吨,增长105.7%。 水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2800吨,增长3.7%,其中鲜鱼总产545吨,增长3.8%,淡水养殖面积达3.4万亩。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47万千瓦,同比增长8.1%;化肥使用量(折纯)1.27万吨,增长16.5%;农村用电量2497万千瓦小时,增长26.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1.48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围绕壮大一批有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培养一批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发展一批重点工业企业,即“三个一批”,着力结构调整,培育新型产业群,规模工业快速增长。全年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259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2.3%。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107174万元,增长32.0%,其中:国有企业完成10805万元,增长45.3%;集体企业完成9400万元,增长33.4%;股份合作企业完成9662万元,增长46.0%;股份制企业完成74043万元,增长2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32.6万元,增长74.3%。重工业生产增长快于轻工业。全年轻工业完成总产值21286万元,增长31.7%;重工业完成总产值85888万元,增长33.0%。轻重工业生产增幅差距由去年的23.1%缩小为1.3%。轻重工业呈现出齐头并进快速发展的局面。轻重工业结构由上年的19.7:80.3调整为19.9:80.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定增长。中成药264吨,比上年增加51吨;砂带101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3万平方米;水砂纸10239万扎,比上年增加884万扎;原纸9481吨,比上年增加6611吨;云母纸7432吨,比上年增加3828吨;云母板5355吨,比上年增加2140吨;电线电缆22037千米,比上年增加4408千米;自来水供应量374万吨,比上年增加14万吨;七里山矿泉水14973吨,比上年增加2989吨。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稳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02962万元,比上年增长31.3%。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1%。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84681万元,同比增长34.3%,实现利税总额9566万元,同比增长33.6%,其中实现利润总额5681万元,同比增长37.6%。规模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143.9%,比上年提高8.9个百分点,七项指标为:总资产贡献率11.32%,比上年提高0.51%;资本保值增值率108.93%,比上年下降36.89%;资产负债率44.78%,比上年提高4.1%;流动资产周转率1.96次,比上年加快0.1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7.34%,比上年提高0.18%;全员劳动生产率59779元∕人,比上年提高17983元∕人;工业产品销售率96.1%,比上年下降0.5%。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811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2%。全县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3亿元,同比增长16.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4.64万平方米,增加6.14万平方米,招投标制度进一步完善,招投标面不断扩大,建筑市场管理得到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