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孝感市汉川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2来源:孝感市汉川市统计局 点击:
2007年,全市百万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力度,进一步加快“二线三区”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强工业强市、全民创业、接轨武汉、外向带动和文化兴市五大战略,努力克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四个文明”一齐抓,着力构建和谐汉川,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经济发展实现持续旺盛增长,财政收入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步上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态势,是汉川近几年来生产增产、财政增效、人民增收同步增长最快的一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等单位评价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中第36位,并为建设湖北经济强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 合 据初步统计,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增加值、产值除注明外,均为现价)为120969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下同)15.1%。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9968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80963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4876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增长9.6%、18.8%和12.9%。从构成情况看,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21.81:48.69:29.50变化到2007年的23.14:48.03:28.8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12286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8.6%。 2007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市域经济民营化,使民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极。据初步统计,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98738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1%,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6年的81.2%提高到2007年的81.6%;其中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4381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4.7%,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5%。 200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由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劳动力紧缺、用地紧张、信贷紧缩,已成为严重制约汉川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瓶颈。二是受全球性气候及环境污染影响,抵御自然灾害乏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化步伐不快,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三是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很大,生产性投资尚不很多,开辟新的税源显得不足。四是经济外向度低,出口带动经济增长乏力。五是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农 业 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在2005年结束了几千年来种田缴税的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免征农业税反哺农业、发放粮食直补资金和水稻良种补贴、落实农机购机补贴、化解村级债务,农民种田积极性高涨。2007年,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142万元,水稻良种补贴898万元,落实农机购机补贴143万元,生产资料综合直补1574万元。虽受特大虫灾影响,但农业生产仍保持了增长态势。据初步统计,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452368万元(含农业服务业产值8570万元),可比增长10.42%;其中粮棉油产值126709万元,可比增长12.75%;多种经营产值为325659万元,可比增长9.51%,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71.99%。 从生产布局特点来看,调整农业结构已见成效。1、传统作物种植结构调优。种植业产值201381万元,可比增长11.35%。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18053亩,调增53501亩,全年粮食总产446978吨,增产10.79%。棉花种植面积256295亩,调增5095亩,棉花总产22554吨,增产9.49%。油料总播种面积292136亩,调减28844亩;全年油料总产38189吨,增产4846吨,增幅14.53%。常规蔬菜产量461378吨,增产4.93%。莲藕产量95565吨,减产3.64%。2、林牧渔业发展势头良好。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分别为5431万元、138752万元、98234万元,分别可比增长78.34%、9.8%、24.89%。四旁植树134.52万株;森林覆盖率达16.0%,增长1.12个百分点。牲猪出栏483021头,增长5.17%;家禽出笼3079.28万只,增长17.14%;禽蛋产量27652吨,减产19.68%。全年水产品养殖水面321285亩,增长3.04%;水产品产量122754吨,增长7.05%;其中,鲜鱼产量113857吨,增长7.2%。 从农业生产条件来看,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9.7万千瓦,增长2.9%;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568台、农用运输车2371台、联合收割机697台。全年有效灌溉面积893734亩。化肥施用量(折纯)52783吨。农业用电量4334.21万度,增长13.1%。 从农业生产举措来看,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率达52%,提高3个百分点。一是加快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稻,重点抓好棉花、蔬菜、水产、畜禽、双低油菜、速生丰产林等名特优新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有优质棉基地22万亩、优质粮基地45万亩、蔬菜基地30万亩、“名、特、优、新”水产品基地23万亩、双低油菜基地35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10万亩、畜禽3000万只养殖基地。二是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94家,农贸公司有825家,中介组织有220家,中介组织从业人员45000人。三是进一步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全市优良品种种养殖面积达105多万亩。引进新技术、新品种达23项(个),农业优良品种推广率达84.9%,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覆盖率达82.1%。 工业和建筑业 加快“二线三区”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民营工业,不断壮大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支柱产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狠抓企业改制、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着力开拓产品市场,并克服用工短缺、燃料原材料涨价等困难,使工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55226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0.4%。工业用电量与工业产值同步增长,工业用电174348万度,增长23.9%。 全市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完成产值1495031万元,增长29.7%;其中,中省属工业完成产值214829万元,下降12.6%;市属工业完成产值1280202万元,增长41.1%。完成工业增加值46645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1%。 从隶属关系来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310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股份合作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5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1.5%;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458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066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5%;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00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