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襄樊市老河口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2来源:襄樊市老河口市统计局 点击:
老河口市统计局 2008年,面对50年一遇的雨雪冰冻等严重自然灾害,面对宏观调控政策带来的巨大压力,面对国际国内初级产品价格剧烈波动的严重影响,面对百年一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心同德,顽强拼搏,困中求进,沉着应对,共克时艰,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加快、价格回稳、结构趋好、效益提高、民生改善、后劲提升的良好格局。 一、综合 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3.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5% ,是20年来增幅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51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4.06亿元,增长31.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46亿元,增长16.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邮政业增长11.5%,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6.4%,住宿和餐饮业增长54.8%,金融保险业增长12.7%,其他服务业增长14.6%。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31.7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3%,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7.1%,涨幅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5.9%,衣着类价格下降8.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5.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3%,居住类价格上涨10.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4.57%,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5.24%。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9.1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6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10.7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2万人。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3%,比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经济生活中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有效改变,农民工返乡增多,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宽,节能减排压力较大。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到19.5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0.8%。2008年,全市粮食面积53.20千公顷,粮食总产量32.10万吨,同比减产2.88万吨;全年棉花总产量6512吨,同比增产2557吨;全年油料总产量2.75万吨,同比增产0.41万吨;蔬菜总产量60.33万吨, 同比增产0.14万吨;畜禽水产品全面增长。生猪出栏达到36.86万头,同比增长10.9%;牛出栏4.39万头,同比增长21.2%;羊出栏8.13万只,同比增长33.7%;家禽出笼629.8万只,同比增长27.6%;禽蛋产量2.59万吨, 同比增长5.9%;水产品产量3.05万吨,同比增长73.1%。 农村用电量378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01%;化肥施用量2.99万吨(折纯量),比上年下降15.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达112家,比上年增加36家,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21.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4%,同比提高12.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17亿元,增长40.5%。食品加工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紧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在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同时,积极推进食品、化工、建材等工业的发展。2008年,全市汽车产业实现总产值27.13亿元,同比增长24.4%;食品工业实现总产值15.58亿元,同比增长178.6%;化工产业实现总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62.7%;建材产业实现总产值4.29亿元,同比增长80.5%。 主要工业产品结构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白酒1467吨,同比增长91.5%;布产量5804.79万米,同比增长50.2%;水泥产量103.59万吨,同比增长18.5%;变压器产量176548千伏安,同比增长2.9%;发电量51970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6.6%;纱产量2.71万吨;服装48.46万件;汽车及改装车产量1.02万辆。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9.89亿元,同比增长48.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5.88,比上年提高34.32个点。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8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迅猛。2008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亿元,比上年增长69.5%,比上年提高24.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64亿元,增长82.4%,施工项目达23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78个。2008年市委、市政府确立了55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68 亿元,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37.2%。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6.78亿元,增长65.6%;集体经济投资0.04亿元,下降25.5%;城乡私营个体投资16.18亿元,增长71.8%。按产业划分,全年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84亿元、10.06亿元和11.10亿元,分别增长247.2%、97.3%和39.8%。 房地产开发态势良好。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16866万元,增长123.3 %。房屋施工面积达到34.0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7.07 万平方米,增长25.5%;商品房空置面积2.23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市场繁荣。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33亿元,增长26.6%。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04亿元,县以下零售额完成9.29亿元,分别增长27.0%和25.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1亿元,增长27.6%;住宿餐饮业6.22亿元,增长31.9%;其他行业10.01亿元,增长21.3%。 六、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再上新台阶。全年外贸出口总额达到8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7%;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6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7.3%。 七、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8年公路通车里程145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达1297公里,高速公路10.7公里,国道28公里,省道40公里,县道224公里。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达100%,村通公路里程达779公里。全市货物周转量22770万吨公里,增长3.0 %;旅客周转量41130万人公里,增长5.0%。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全年邮电业务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邮政业务营业收入(含邮政储蓄收入)同比下降0.6%;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5.39万户,新增0.82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0万户,减少0.4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0.97万户,新增809户。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态势良好。2008年完成全地域财政收入7.35亿元,同比增长59.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27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国税收入0.23亿元,同比增长7.1%;地税完成0.74亿元,同比增长31.6%;财政总支出完成8.76亿元,同比增长55.7%。 金融形势稳定。200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95亿元,比年初增加10.9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69亿元,比年初增加7.17亿元,;企业存款8.03亿元,比年初增加2.36亿元。全市完成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2.31亿元,比年初增加6.3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0.21亿元,比年初减少0.29亿元;中长期贷款21.91亿元,比年初增加6.59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