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十堰市丹江口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2来源:十堰市丹江口市统计局 点击:
丹江口市统计局 (2008年3月20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兴市、旅游活市、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坚持走“一主三化”之路,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努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农业和农村面貌出现可喜变化,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市经济呈现结构改善、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后劲增足、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大多保持两位数增长,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市力进一步增强。2007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54508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77071万元,增长12.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2037万元,增长8.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15975万元,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12.6:46.1:41.3调整为14.1:46.2:39.7。全市人均GDP为11326元,比上年增加1365元。 市场物价涨幅较大,内需拉动力上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13%,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5.26%,衣着类与去年基本持平,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9.12%,居住类价格上涨1.2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5%。 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2.11万人,增长1.05%,其中城镇就业人员5.3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381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总体上来看,全市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仍较突出:一是经济结构单一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快速发展,优势产业尚未形成,区域经济竞争力还不强;二是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村经济发展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全市自然旱涝灾害比较频繁,农业农村经济相对脆弱;农民收入增长渠道不宽,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经济发展后劲相对不足,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出口等因素增长乏力;项目工作进展不够平衡,引进的大项目不多;四是支撑工业的大企业偏少,影响工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尚待破解;五是还有一些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有待解决,教育、医疗、就业和城市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对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二、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3365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种植业总产值52887万元;林业总产值4239万元;牧业总产值42664万元;渔业总产值32828万元。粮食种植面积41.04万亩,比上年增加1.64万亩,增长4.15%;油料播种面积8.39万亩,比上年减少4.35%;粮食总产量为113565吨,比上年增产3302吨,增长3.0%;油料产量7019吨,比上年下降9.94%。畜牧、水产业保持稳步增长。肉类总产量25920吨,比上年增长9.96%。猪、牛、羊肉产量分别为19200吨、2877吨、368吨;水产品产量达到47309吨,增长96.7%。 农村用电量576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2%;化肥施用量1.44万吨,增长9.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四大一新”支柱产业贡献突出。全市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387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3%。完成工业总产值645793万元,比上年增长13.4 %。其中:国有企业完成总产值249524万元,增长5.0 %;集体企业总产值23068万元,下降 28.2 %;股份有限企业完成总产值298381万元,增长25.7%。轻工业完成总产值67705万元,增长9.7%;重工业总产值578088万元,增长13.9%。轻重工业结构之比为1:8.54。新型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冶金、汽车配件、医药化工、绿色食品等四大支柱产业的工业总产值为 519024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4%。 工业产品结构改善,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007年工业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工业完成销售产值 617392万元,比上年增长15.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147.3,比上年提高5.34 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 68795万元,比上年增长1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 3022万元,比上年增长81.5%。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市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总产值44695万元,比上年下降2%;实现利润1385 万元;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83.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2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3.58万平方米,增加5.6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幅,项目建设形势向好。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1692万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城镇投资161736万元,增长35.5%;农村投资19956 万元,增长64.5% 。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99454万元,比上年增长17.3 %;更新改造投资4944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2 %;房地产开发投资12859万元,增长22.3 %。按产业划分,第二产业投资54649万元,比上年增长149.6 % ;第三产业投资104847万元,比上年增长7.5 %。 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自2005年9月份开工以来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721万元,其中当年完成投资50171万元。六里坪、浪河、金家湾等工业园完成投资33000万元;全市乡级等级公路和村村通公路建设完成投资 10485 万元;右岸新城区等城市道路建设完成投资12012 万元;武当山文化广场和演艺中心完成投资4485万元;雨润公司投资8300 万元及湖北丹福钢铁公司复建项目投资9000万元已竣工投产。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1983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分城乡看,城市实现零售额121260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农村实现零售额 70723 万元,增长11.5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56534万元,比上年增长12.7%;住宿和餐饮业34023万元,增长17.9%;其他行业1426万元,增长4.5%。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194万元,比上年 增长4.5%,其中:出口3164万元,增长6.3%;新签合同项目95 个,实际到位外资220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8.06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6145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2.3%;旅客周转量 63066万人公里,增长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