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廊坊市香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3来源:廊坊市香河县统计局 点击: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乘势而上,率先发展,大力实施特色立县、科教兴县、开放活县、工业强县、项目带动等重大战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重点抓工业,集中精力上项目,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有利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综合 全县国民经济总体上运行良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发展壮大。据测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9亿元,同比增长0.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0.7亿元,同比增长18.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2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县人均创造地区生产总值23854元。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从三次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第二产业呈刚性支撑,第三产业出现恢复性增长,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8.3:53:28.7调整为16.4:55.9:27.7。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9%,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2006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74.3%,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6.7%。 市场物价总水平小幅上扬。2006年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蔬菜、燃料、水果价格涨幅较快。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不够稳固,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偏大,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 2006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目标,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狠抓关于农民增收各项政策的落实,大力推进“六业富民”工程,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7亿元,比上年增长0.8%。 从种植业内部看,以蔬菜为主的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较快,成为种植业增长的主动力。据统计,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1万亩,比上年增加0.3万亩,总产量20.1万吨,比上年增长5.3%;蔬菜播种面积20.14万亩,比上年增加0.89万亩,总产量80.2万吨。 林业生产发展较快。2006年,我县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题,本着政府个人双受益的原则,以农民增收为主线,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2万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6万亩,成林抚育面积1.5万亩,年末实有林地面积17.3万亩。年末实有果园面积2.43万亩,鲜果产量2.8万吨,同比增长16.7%。 畜牧、水产业生产平稳发展。2006年我县加大畜牧业发展力度,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等经营模式,使我县的畜牧业保持平稳的发展势头。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机总动力43.7万千瓦,同比增长2.8%,大中型拖拉机728台,农用运输车12013辆,年末实有机电井6914眼,有效灌溉面积35万亩,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2491吨,同比增长0.3%。农村用电量12625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2.6%。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县各类龙头经营组织销售额57659万元,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销售产值91408万元,特色主导产业3个,龙头企业5个,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5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5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06年,我县充分发挥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刚性支撑作用,围绕“五业强县”工程,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工业生产再上新台阶,生产和效益同步增长,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动力。2006年全县工业实现增加值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3%。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增加值13.61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1.58亿元,增长14.5%;国有企业实现增加值0.4亿元,增长25%;股份制企业实现增加值5.2亿元,增长3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增加值4.79亿元,增长37.8%;其它企业实现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30.1%。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县重工业生产出现快速发展势头。2006年全县重工业实现增加值5.72亿元,比上年增长35.6%;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89亿元,比上年增长24.4%。 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我县工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和组织生产的意识不断增强,适应市场需求的能源和人民生活需求的消费品生产量有较大增长。 产销衔接良好,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6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7.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74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建筑业平稳发展。2006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四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6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9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投资结构趋于合理,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200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87亿元,同比增长51.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99亿元,同比增长51.9%。从投资结构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是第二产业投资增长强劲,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88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7.7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8%;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4.5%。 项目带动成效显著。2006年全县施工项目236个,新开工项目218个。重点项目投资进展顺利,其中:天下第一城大安寺完成投资3.5亿元,会展中心投资2.74亿元,经纬家俱城完成投资2.85亿元,展望实业完成投资2.36亿元。高投入、强拉动,为我县经济跨跃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2006年货运周转量9613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7.2%;客运周转量571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6%。公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720.9公里。 邮电通讯业发展迅猛。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765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年末实有电话机用户96984户,其中:城市39740户,农村57244户,新增互联网用户3093户。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9.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分地区看:县以上实现零售额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7%,县以下实现零售额1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2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0.47亿元,同比增长9.6%。市场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零售业呈多元化趋势日益增强,超市、连锁店、专卖店异彩纷呈,零售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明显地改善居民购物环境,为启动市场、扩大内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