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廊坊市大城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3来源:廊坊市大城县统计局 点击:
大城县统计局 (2006年1月20日) 200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壮市、强县、富民”和建设“和谐大城”的奋斗目标,全县人民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使我县的国民经济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质量效益大幅提高,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良好。据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776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400万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268035万元,同比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118334万元,同比增长1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01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全县农业生产实现了较快增长,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财政、金融健康平稳运行,投资、消费市场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二、农业 2005年,全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继续加大对农业投入和扶持力度,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46611万元,同比增长7.3%;全年粮食产量206250吨,同比增长27.4%;油料产量4178吨,同比增长45.4%;棉花总产量6869吨,同比减少24.7%;干鲜果总产量62247吨,同比增长3.3%;蔬菜产量84027吨,同比增长3.2%。农业产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化经营率达48.4%,比上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 畜牧业稳定发展。全年畜牧业产值达62563万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42.6%,比上年减少3.2个百分点。畜牧产品继续增加,年末猪存栏928百头,同比增长5.5%;牛存栏420百头,同比增长11.7%;羊存栏2654百只,同比增长2.0%;主要产品产量情况如下: 产品名称 2005年 比上年±% 猪出栏(百头) 1400 3.7 牛出栏(百头) 389 5.1 羊出栏(百只) 3050 3.4 肉类总产量(吨) 37039 4.9 禽蛋产量(吨) 26200 4.7 水产品产量(吨) 970 持平 其中:淡水产品产量 970 持平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化总动力580178千瓦,同比增长0.9%,大中型拖拉机203台,小型拖拉机18351台,比上年同期增加100台;农用运输车20182辆,化肥施用量(折纯)11755吨,同比增长10.8%,机电井年末达1782眼,比上年增加16眼。 三、工业及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4206万元,同比增长18.7%;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198万元,同比增长29.2%。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2005年实现利税总额20217万元,同比增长51.1%,其中:利润总额124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90%,同比增长5%。产销衔接水平良好,产品销售率达99.6%,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38567万元,同比增长17.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达679402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200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8914万元,同比增长25.2%。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36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669万元,同比减少6.4%;农村个人投资完成20632万元,同比增长5.5%。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全面发展。2005年公路运输行业完成货运量78万吨,比上年增长14.7%;货运周转量858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5.0%;完成客运量86万人,比上年增长1.2%,客运周转量1023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8%。 邮电通讯业迅速发展。2005年新发展城乡电话用户2907户,全县电话用户累计达103107户,全县电话普及率22.6部/百人,比上年同期增加0.7部/百人。公众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市话交换全部实现程控化,年末电话交换机已装容量106720门。 六、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发展。200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19万元,同比增长14.4%。从销售地区看,县以上零售额增速较快,实现零售额67781万元,同比增长16.8%,比县以下零售额增速高4.4个百分点;从行业类型看,餐饮业增速较快,完成零售额16346万元,同比增长27.4%,比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速高4.6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 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50万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7万美元。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2005年我县实现财政收入 26473.7万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742.3万元,同比增长6.2%;财政支出达33985.9万元,同比增长37.9%。 金融形势良好。2005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72007万元,比年初增加56196万元,储蓄存款余额达422297万元,比年初增加4275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58222万元,比年初增加22653万元。 九、文教、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民间艺术团体200个,图书馆藏书4万册,电视覆盖率达100%。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普通中学在校生数33451人,比上年减少9.2%,小学在校生数38888人,比上年减少11.2%,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9个,床位626张,卫生技术人员925人,全县集体、个体行医机构610个(有执照),行医人员610人,基本保证了人民群众就医的需要。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5年全县总人口达456980人,其中:农业人口411222人,非农业人口45758人;人口出生率11.6 ‰,比上年提高2.6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 城乡居民生活稳步提高。据抽样调查统计,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4.96元,同比增长6.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08元,同比减少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000元,同比增长8.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3941.5元,占支配收入的39.4%,城镇居民人均实际支出7774.9元,其中消费性支出5941.3元。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86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285元,同比增长25.4%。 注:1、公报中所用数字部分为快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