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衡水市武强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3来源:衡水市武强县统计局 点击: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工业强县”、“畜牧富民”两大主体战略,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立足当前抓实事,着眼长远打基础,国民经济平稳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GDP)225462万元,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人均GDP达10736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950万元,比上年下降1.6%;第二产业增加值120717万元,比上年增长2.4%,第三产业增加值55759万元,比上年增长8.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1.7:53.5:24.7,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民营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155061万元,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8.7%。实缴税金60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占全县上缴税金总量的76.6%。特色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化工、线缆、乐器、玻纤四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二、农业 各项惠农政策有效落实,农民生产积极性继续提高。全县人民按照“稳定粮棉、提高果蔬、做强畜牧、做大林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324万元,其中农业产值58651万元,畜牧业产值22411万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163公顷,比上年增长2.1%,总产量15867吨,比上年增长0.1%;棉花播种面积2405公顷,比上年增长3.3%,总产量2675吨,比上年下降0.6%;油料播种面积2778公顷,比上年下降2.6%,总产量0.5万吨,比上年下降4.3%;蔬菜播种面积4429公顷,比上年下降8.5%,总产量19.13万吨,比上年下降5.1%;畜牧业较快增长,全年肉类产量11327吨,禽蛋产量10548吨,牛奶产量1159吨,生猪出栏10.33万头,家禽出栏148.66万只。 表1:主要农产品产量 品 种 单位 数量 上年同期 同比增长(±%) 粮 食 吨 15867 15847 0.1 棉 花 吨 2675 2691 -0.6 油 料 吨 5005 5231 -4.3 蔬 菜 吨 191333 201614 -5.1 水 果 吨 10050 11000 -8.6 肉 类 吨 11327 11400 -0.6 禽蛋产量 吨 10548 9254 13.9 水产品 吨 114 113 0.9 猪存栏 百头 765 771 -0.8 猪出栏 百头 1033 1016 1.7 家禽存栏 百只 23272 23087 0.8 家禽出栏 百只 14866 14154 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工业强县战略深入实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6627万元,比上年增长1.3%;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77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9%。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841万元,比上年增长24.9%;集体企业实现增加值1461万元,比上年下降55.52%;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13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4.59%。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98.81%;实现利税9221万元,比上年增长4.72%。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6998万元,比上年增长7%。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764万元,利润681万元,税金402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下,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落,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017万元,比上年下降31.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3637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33380万元。全县城镇施工项目116个,新开工项目116个。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市场流通规模继续扩大,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8760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分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县以上零售额41260万元,比上年下降3.7%;县以下零售额27499万元,比上年增长49.7%。分行 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4262万元,比上年增长14.3 %;餐饮业零售额4485万元,比上年下降26.9%。 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2006年实际利用外资676万美元,完成外贸出口1060万美元。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年末境内公路通车里程336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 85.35公里,乡及乡以上公路251公里;通油面村209个,比上年新增17个村。货运量26815万吨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10%,客运量398万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增长9.9%。 邮电、通讯业务发展快速。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7200万元,网通业务总量完成2203万元。全县局用电话交换总容量达42654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38060户,小灵通5638户,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88部;全县互联网用户达到3960户。 七、财政和金融 财政运行质量提高。2006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7913万元,比上年下降2.76%。其中分系统看:国税系统完成4308万元,比上年增长5.4%;地税系统完成25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4%;财政系统完成1071万元,比上年下降39.58%。全年财政支出19664万元,比上年增长11.8%。 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增强。2006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95630万元,比上年增长15.1%,比年初增加25759万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5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8%,比年初增加18719万元。各项贷款余额92235万元,比上年下降7.3%,比年初增加6317万元。 八、文教和卫生 素质教育全面深化,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全县共有中小学89所,在校学生29658人;其中普通中学13所,在校学生15764人;小学76所,在校学生13894人。全年小学招生2547人,初中招生4049人,高中招生1200人,小学学龄入学率100%。全县共有教职工1702人,其中专任教师1593人。当年投资591万元完成了6所学校的改扩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和“三类城市语言文字达标”顺利通过了省市评估验收。按照“两免一补”要求,全县有8534名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生得到了救助。 公共卫生设施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城乡卫生状况明显改善。2006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41个,其中:县级5个、乡级6个、村级卫生室216个,个体14个。全县拥有执业医师210人,执业助理医师14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期工作扎7实推进,农民参合率达到了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