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衡水市武强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3来源:衡水市武强县统计局 点击:
2004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保持了整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824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6%,创近几年增速之最。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252万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108474万元,增长13.3 %;第三产业增加值44515万元,增长12.7%。2004年,我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531万元,较上年增长12.7%。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更趋于合理。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上年的15.4:62.2:22.4 转变为22.8:54.7:22.5,由于县委、政府大力扶持畜牧业发展,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上升。 劳动就业规模逐步扩大,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年末全县就业人数13677人,完成新增就业8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与全市相比,我县经济发展慢、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很突出。2004年全市GDP较去年增长14.5%,我县低于全市1.9个百分点;全市人均GDP11449元,比我县高1918元;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7.5:53.3:29.2,相比较而言我县三次产业的结构依然不合理,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需要大幅度提高。 2、2004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5%,我县的失业率高于全市0.15个百分点,再就业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7835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农业产值55563万元,增长7.5 %;畜牧业产值20294万元,增长22.1 %。 农业内部种植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全年粮食总产量15.46万吨,比上年增长8.8 %;棉花产量3011 吨,增长33.2 %。蔬菜产量20.5万吨,基本与去年持平。 畜牧业迅速发展,全年猪出栏940百只,同比增长20.2%;羊出栏631百只,同比增长28.3%;家禽出栏12664百只,同比增长25.2%。 与全市的差距:2004年我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占70.9%,畜牧业占25.9%;全市农业产值比重为55.6% ,畜牧业比重为38.7%。由此不难看出,我县仍属于传统的农业结构,生产结构需要继续优化,畜牧业发展力度不能放松。 三、工业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5440万元,比上年增长13.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7159万元,增长31.1 %:实现利税9464万元,同比增长29.7%。 2004年是我县工业年,工业发展成效显著。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22.6%,我县发展速度高于全市4.5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4年,全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440万元,比上年增长32.7 %。 2004年全县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0126万元,较上年增长50.7 %,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产34314万 元,增长13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48225万元,增长52.7 %;城镇私人建房投资1901万元,同比增长13%。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703万元,比上年增长18.3 %。 对外贸易保持强劲增长,全县实际利用外资630万美元,较上年增长24.8%。 六、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004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68元,增长8%,人均消费性支出4101元,较上年增长了25.1%。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941元,同比增长5.8%。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581元,增长了7.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28%。 与全市差距:2004年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0751元/人,比去年增长14.0%,,我县工资水平远远低于全市。2004年全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7690元,增长11.1%;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3184,增速为11.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4.4%;各项数据显示我县各项指标无论从绝对数还是增长速度都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亟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