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恩施州来凤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2来源:恩施州来凤县统计局 点击: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5.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3%,旅游总收入6877万元,增长17.3%。有星级饭店2家,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3个。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30906万元,比上年增长67.8%。其中,中央收入21877万元,增长97.1%;省级收入1449万元,增长35.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580万元,增长21.4%。其中,工商税收6142万元,增长10.1%。全县一般预算支出55239万元,比上年增长37.4%。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1138万元,比年初增加34350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9758万元,比年初增加27256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1132万元,比年初减少250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9248万元,比年初增加1566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1587万元,比年初减少3203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学校总数95所,其中,普通小学83所,初中10所,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年末全县在校生46591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5141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6156人;普通高中招生1001人,在校生2775人,毕业生950人;职业中学招生1210人,在校生2159人,毕业生1276人。全年财政投入教育事业12916万元,比上年增长25.8%。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免除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为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认真落实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2008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3.0%。开展了《现代教育资源与运用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全年教育教学活动成果累累,获省州级奖达217项。 全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467万元,比上年增长9.6%。科技上加强产学研结合,2008年《宝石花漆筷界面复合物综合技术研究》获恩施州科技成果二等奖、《西部县域科技情报信息服务现状与对策》获恩施州科技成果三等奖。全年成功申报了2008年度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科技项目2项,州级科技项目3项;完成科技进步奖申报3项;全年申报国家专利9项,其中8项被国家授权。 九、文化和卫生 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剧团及外地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完成演出227场,观众达5.2万人次。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万册。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95.3%,有线电视用户2.05万户,新增0.0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21.8%, 完成了16个“农民健身工程”和革勒车乡、大河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建成了36个“农家书屋”,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化作品,进一步解决了农村看书难、看戏难、看影视难等问题。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8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04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74人,注册护士338人。病床床位820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795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良好,22.65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9.0%。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县妇幼保健院、两个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完成10个中心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2.10万人,比上年增加0.42万人,常住人口28.07万人(指常住本县半年以上人口)。 全年(自然年度)出生人口3127人,出生率9.56‰;死亡人口1350人,死亡率为4.1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3‰。 城县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35元,比上年增长7.9%;农民人均纯收入2543元,增长18.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2.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61.9%。 年末全县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014人,比上年末增加919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51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809人,增加270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578人,增加500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635人,增加2641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144人,增加180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19358人,增加4650人。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6个,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1239张。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年末城镇常住人口6.64万人,城镇化率23.7%;城市道路总面积7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9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8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54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3%;公共汽车运营车37辆,出租汽车101辆。完成了县城控制性详规和全县乡镇集镇总体规划。凤仪大道、接龙桥路中段等城市外环路建成通车,启动了瓦尔高片区、沙坨片区建设;完成了凤翔大道改造升级,启动了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及污水处理、蓝河治理工程,城市品位得到很大提升。 全县有垃圾处理站1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00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近100%。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13吨,初步测算,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当量值)比上年下降5.33%。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3人,比上年减少2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55人,比上年减少0.24人,下降69.6%。(撰稿:胡秋平 审稿:舒镜峰) 注: 1、2008年生产总值为第二次经济普查初步结果数,最终结果以第二次经济普查正式数据为准。农业相关指标为农业普查衔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部门资料来源于相关部门。年末户籍总人口指标为公安部门统计数;城镇人口为调查推算数,范围包括县城翔凤镇及百福司镇、大河镇2个建制镇镇区人口;年末常住人口为上级统计部门反馈数;全年出生人口、出生率、死亡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指标为计生部门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