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恩施州来凤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2来源:恩施州来凤县统计局 点击: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21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分销售地看,县城零售额27571万元,增长19.4%;县以下零售额24250万元,增长16.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1647万元,增长18.0%;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7387万元,增长5.8%;其他行业零售额2787万元,增长80.2%。 六、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出口总额27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6%;全年利用外资240万美元,比上年增加54.8万美元,增长29.6%。 全年新签招商引资项目13个,新签和续建项目累计到位资金32400万元,增长2.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21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650公里。全县农村通公路行政村99.5%。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为5461辆。全年货物周转量1.2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5.0%;旅客周转量1.56亿人公里,增长20.8%。 邮电通信业业务收入7428万元,比上年增长20.9%。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82万户,新增0.2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0.97万户,乡村电话用户0.8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33万户,新增1.71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0.42万户,新增0.12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2.1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旅游总收入5839万元,增长41.3%。有星级饭店2家,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3个。完成了仙佛寺文物本体抢救性保护设计方案和民族风情园建设性详规,龙嘴峡被评为A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达到6家。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收入18416万元,比上年增收1608万元,增长9.6%,占GDP的11.7%。其中,中央收入11099万元,增收762万元,增长7.4%;省级收入1071万元,增收240万元,增长28.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246万元,增收606万元,增长10.7%。其中,工商税收5578万元,增长12.2%。全县人均财政收入581.4元。 全年一般预算支出40991万元,同比增加6878万元,增长20.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497万元,增长40.4%。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6964万元,比年初增加20820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2502万元,增加10691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3632万元,比年初减少9655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7682万元,减少11036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44709万元,增加221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学校总数104所,其中,普通小学92所,初中10所,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年末全县在校生48316人,其中,小学在校生28038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6138人;普通高中招生821人,在校生2640人,毕业生856人;职业中学招生800人,在校生1500人,毕业生458人。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2568人。全年财政投入教育事业10268万元,比上年增长52.1%。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为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住宿贫困学生补助生活费。2007年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92.72%。 科技上加强产学研结合,完成7个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顺利通过“全国科普示范县”复核和“全国科技进步县”考核。全年财政科学技术支出426万元,比上年增长63.2%。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剧团及外地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全年完成演出161场,观众达12万人次。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3.5万册。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96.0%,有线电视用户1.97万户,新增0.16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21.6%,《社会广角》等自办节目水平不断提高。“摆手舞”、“地龙灯”、“南剧”被列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举办首届春节联欢晚会、第二届边区龙舟赛和第五届“文明杯”运动会。百福司镇、旧司乡被命名为“湖北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8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2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99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85人,注册护士337人。病床床位713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床位681张。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22.65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87.7%。改造完成2个乡镇卫生院和10个中心村卫生室,启动了县民族医院、县妇幼保健院业务楼建设。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1.68人,其中,常住人口28万人(指常住本县半年以上人口),全年出生人口2983人,出生率为9.17‰;死亡人口1316人,死亡率为4.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12‰。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53元,比上年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2153元,增长14.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1.1%。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5095人,比上年末增加1264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4539人,增加1339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的人数为8078人,增加26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为3994人,增加994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为1964人,减少36人。全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4247万元,增长9.1%;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227万元,增长11.4%。 年末全县社会救济总人数23516人,全年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6482人,比上年增加500人;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8226人,增加1295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223张,城镇社区服务设施11个。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年末城镇人口5.85万人。城市道路总面积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8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54公顷,比上年增加82公顷;公共汽车运营车45辆,出租汽车108辆。武汉大道二期、东环路、西环路等停工多年的工程建设上取得了重点突破;凤翔世纪商业广场二期等10个工程相继建成,团结二桥路、滨江路等5个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全县有垃圾处理站1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100吨/日,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0%。顺利关闭2家水泥厂和1家造纸厂,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71吨,比上年减少129吨,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0%。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5人,比上年减少1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95人,比上年的1.18人减少0.23人,下降1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