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恩施州来凤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2来源:恩施州来凤县统计局 点击: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工业兴县”战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切实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县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改善,人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2006年,在国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全县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初步测算,2006年实现生产总值135440万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9.6%,增速比上年快2.1个百分点,是自2001年以来我县GDP的增幅最高的一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5422万元,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29284万元,增长25.3%,其中工业增加值23469万元,增长26.3%;第三产业增加值50734万元,增长11.9%。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2005年的44.8:18.5:36.7调整为40.9:21.6:37.5,按全县全年平均常住人口23.95万人计算,人均GDP达5655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200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524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4%。其中,农业产值50489万元,同比下降0.6%;林业产值1744万元,同比下降13.3%;畜牧业产值31500万元,增长5.0%;渔业产值1010万元,增长1.0%。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502万元,增长6.4%。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44.0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68千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9.0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34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27千公顷,减少0.25千公顷;烟叶种植面积1.74千公顷,减少0.15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22千公顷,增加0.28千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当年造林面积1363公顷,比上年减少1093公顷,下降44.5%;木材采伐量5558立方米,减少558立方米,下降9.1%。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新建沼气池10195口,完成“三改”配套率达45%以上,农村能源向方便、环保方面又迈进了一步。全年通村油路工程投资达2265万元,村级公路黑色化里程在140公里以上;自来水受益村达25个,比上年新增2个;村村通工程的实施使全县185个行政村全部通了电话。农村用电量1553万千瓦,增长1.4%;年末常用耕地面积17.05千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6.86千公顷;化肥施用量(折纯)1.09万吨,增长12.2%;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8.04万千瓦,增长27.8%。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大幅增长。2006年全部工业总产值(现价、下同)完成52620万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6985万元,增长38.2%。全部工业增加值(现价、下同)完成23469万元,增长2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1723万元,增长38.4%。工业经济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1%,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较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6098万元,同比增长36.4%;实现利润2262万元,比上年增长69.4%;实现税收2256万元,比上年增长61.8%;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7%,上升1.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0.69%。 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增强。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8家,比上年新增8家;工业企业规模做大。全县工业产值过1000万元的企业8家,其中产值过5000万元的企业2家;全年开工的工业项目达7个,其中续建项目5个,新上项目2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额27591万元,占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9.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贡献达49.2%,为来凤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发电量7903万千瓦时,同比下降30.0%,水泥23.64万吨,同比增长16.8%;自来水367万吨,同比增长8.6%。 建筑业增长较快。全县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家,年末从业人员0.18万人,实现产值12093万元,同比增长47.5%,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815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9912万元,比上年增长31.0%。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46466万元,增长20.7%;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6999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850万元,下降28.0%;农村私人投资完成3597万元,增长10.0%。本年新增固定资产43500万元,增长148.6%,本年施工项目60个,增加1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37个,增加12个。 投资结构趋于合理,工业投资占主体。分产业看:农业、工业、三产业分别投资5714万元、32420万元、21778万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9.9%、36.8%和43.0%。工业投资占主体,第二产业中全部是工业项目,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4.1%。在第三产业中,交通、水利、环境和公共管理、教育等基础设施投资较大,对于改善我县的基础设施,支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极为有利。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比较顺利。全县8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304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40.6%,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95.1%。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公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全县99.5%的村通公路。全部公路通车里程1218公里,其中:国道9公里、省道92公里、县道56公里。年末机动车辆22159辆,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为3300辆。比上年末增加236辆,全年客运量68万人,旅客周转量6475万人公里,增长6.2%。全年全社会货运量19万吨,货运周转量9656万吨公里,与上年持平。 邮电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072万元,同比增长13.7%。其中邮政业务量949万元,同比增长37.9%;电信业务量1123万元,同比下降1.1%。固定电话用户16099部,其中市话9742部,农话6357部。村村通用户达到8779户,比上年增加6365户。移动电话网上用户达7.47万户。因特网用户达3059户,同比增长27.5%。 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9.1万人次,增长17.3%;国内旅游收入4133万元,增长36.1%;星级饭店2家,其中三星级1家,二星级1家;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3个。 六、国内贸易、市场物价 全县消费品市场繁荣,居民购买力旺盛。200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3833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分地域看,县的零售额22940万元,增长18.3%;县以下零售额20893万元,增长11.1%。从结构上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5305万元,增长17.5%;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979万元,增长11.8%;其他零售额1547万元,下降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