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恩施州来凤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2来源:恩施州来凤县统计局 点击:
2005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一主三化”战略,积极应对卷烟工业组织结构调整,努力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大力培植经济发展后劲,克难奋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县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县生产总值123502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069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2818万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45615万元,增长8.2%。人均生产总值为3988元。从构成看,第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04年的46.3:17.3:36.4变化为44.6:18.5:36.9。 民营经济发展明显加快,招商引资取得较大进展。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91%,比上年提高2.67个百分点。年末从业户数9030户,比上年增加482户,其中民营企业165户,增加20户;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增长41.6%;实缴税金1865万元,增长22.7%。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外贸出口额达124.6万美元,同比增长180.6%。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新签约项目13个,已实施项目12个;到位资金2.6亿元,比上年增长36.8%。直接利用外资实现零的突破,签约2个港资项目,到位资金90万港元。 城乡规划基本形成体系,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年内完成了县城区总规调整,县城规划控制区详规覆盖率达60%,完成了乡镇集镇规划和10个中心村规划。投入资金1亿余元,启动城建项目35个,完工22个。城市发展新框架日趋明朗,新城区建设稳步推进,城市管理力度加大,土地市场管理取得新进展。 目前,我县经济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市场主体发育不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工业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运行受到资金人才技术制约、城乡建设任务繁重、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 二、农业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014万元,增长3.2%。其中,农业产值48220万元,增长2.9%;畜牧业产值33354万元,增长3.6%;渔业产值994万元,增长11.8%;林业产值1976万元,增长0.2%。农林牧渔服务业470万元,同比增长3.6%。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新建沼气池10410口,“三改”配套率达41%;完成21公里通村油路建设;完成乡村公路管护1047.9公里;完成8座水库除加固,新修水窑244口、饮水工程53处,解决4338人的饮水困难。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5.07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0.23万亩,地膜覆盖面积1.53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0.97万吨,农村用电量1532万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规模不断壮大,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全年规模以上企业10家,比去年新增5家,其中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6家。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42005万元,同比增长13.0%。实现工业增加值18071万元(现价,下同),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366万元,增长33.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90万元,增长40.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5793万元,增长109.7%;重工业产值10797万元,增长19.5%。按所有制性质分,国有工业3585万元,增长2.1%;集体工业470万元,下降18.5%;股份制工业5000万元,增长51.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电量1128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0.8%,水泥20.24万吨,同比增长7.4%;自来水313万吨,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6112万元,同比增长39.4%。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1%,下降0.8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销售产值5346万元,增长107.8%;重工业销售产值10766万元,增长19.8%。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518万元,同比增长43.6%。实现利润1097万元,同比增加2.2倍,实现税金1216万元,增长2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6.45%。 建筑业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74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1%。全县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7家,实现产值8198万元,同比增长9.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额大幅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728万元,同比增长45.6%。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8500万元,增长51.4%。其中国有经济投资完成31480万元,增长146.2%;房地产投资3959万元,增长132.7%。50万元以上项目中,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4766万元,增长9.2%;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3700万元,增长84.1%;其中水利开发投资3528万元,增长97.6%;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投资3361万元,增长35%。 全县施工项目46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4个,工业项目14个。新增固定资产17499万元。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公路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运输能力不断增强。全县98%的村通公路。全部公路通车里程492公里,其中国道8.96公里、省道88.95公里、县道54公里、乡道340.23公里。年末机动车辆18078辆,其中大型客车176辆,中型客车133辆,小型客车1192辆;大型货车52辆,中小型货车818辆,各式摩托车15102辆。全年货运量全年全社会货运量19万吨,货运周转量9656万吨公里,客运量64万人,旅客周转量6095万人公里。 邮电通讯能力增强,信息瓶颈不复存在。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823万元,同比增长12.5%。其中邮政业务量688万元,同比增长18.0%;电信业务量1135万元,同比增长4.3%。已装固定电话18080部,其中市话12869部,农话5211部,小灵通和村村通用户增加较多,分别达3800户和2414户。移动电话网上用户达4万余户。因特网用户达2400余户。 六、国内贸易、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全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分城乡看,县的零售额19333万元,增长11.0%;县以下零售额18867万元,增长11.1%。分行业类型看,批发零售贸易业31960万元,增长11.1%;餐饮业6240万元,增长10.6%。 物价总体水平趋于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全年平均102.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2.9%,消费品价格指数102.8%。居住类价格指数增幅较大,为115.2%。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用品、交通和通信均趋于稳定,分别为102.7%、99.7%、100.5%、97.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2.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10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