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遵义市赤水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7来源:遵义市赤水市统计局 点击:
2005年,赤水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积极应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两业一城一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全市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势头,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人民收入不断提高。2005年赤水市生产总值(GDP)完成17993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5248万元,比上年增长9.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9853万元,比上年增长9.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4831万元,比上年增长22.3%,三次产业结构为30.7∶38.8∶30.5。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5695元。 二、农业 通过全市人的共同努力,我市的农业生产稳步增长,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取得连续第十八个丰收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49924.24吨,同比增长3.5%,其中:夏粮产量21471.85吨,同比增长4.96%,秋粮产量128452.39吨,增长3.21%。油料作物964.98吨,其中:油菜籽532.33吨。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小康建设等工作稳步推进。以“竹、畜、药、果”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较大发展,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89636.0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4%,其中:农业产值40188.75万元;林业产值11244.38万元;畜牧业产值35997.87万元,渔业产值1002.7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202.37万元。2005年,我市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畜牧、渔业总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1%提高到2005年的41%,赤水金钗石斛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通过国家审查验收,柚果产业稳步推进。我市农业基础条件发生了变化,农村公路、交通通讯、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农村非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大量转移,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生产设施得到修复和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高,以退耕还竹为主的农村生态恢复和建设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减免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让农民在“十五”期间获得了较多实惠,农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一)2005年,全市主要农作物产品产量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二)2005年我市完成造竹8481.87公顷,其中退耕造竹面积4139.65公顷,全市年末实有茶园面积72.3公顷,果园面积2298.6公顷。 (三)畜牧业较快发展。 (四)渔业生产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内陆水域养殖面积864.53公顷,稻田养殖面积1549.27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979吨,比上年增长8.18%。 (五)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2067千瓦。农用化肥施用量(折氮100%)2927.4吨,农村用电量1705.76万千瓦小时,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866.5公顷。 三、工业 工业化进程步伐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完成195106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76777万元,增长15.20%,其中,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72106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63739万元,增长17.20%,市属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56350万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7411万元,增长28.6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9139万元,增长29.9%,实现利润总额21662.5万元,增长36.2%。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以化工、竹加工、电力能源为主的三大门类工业已成为工业经济主导力量,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城镇化率达37.6%。 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347559万元,完成增加值77529万元,实现营业收入368966万元,实现利润12783万元,上交国家税金5377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万元,同比增长1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额为92006万元,比上年增长13.2%,更新改造投资为13813万元,比上年增长5.11%,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095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21 %。全年房地产开发施工房屋面积达28597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7.03 %,其中:住宅面积248192平方米,增长65.72%,全年竣工房屋面积为50051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30%,其中:住宅面积47650平方米,增长58.45%。 五、商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市场购销两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756万元,比上年增长13.29%。其中:市级完成29727万元,增长19.03%,县以下完成9.29万元,比上年下降2.24%。从分行业看,餐饮业完成6424万元,增长21.92%,零售贸易业完成31865万元,增长11.28%。 六、交通、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加快发展,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营能力、交通条件大大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进,境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共完成公路建设里程642.49公里,完成赤水河航运第一、二期工程和长途旅游汽车客运站、赤习公路、马合公路、赤长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两纵两横四连一环线”骨架公路和赤水河水路运输网络,公路通达深度和交通运输能力大幅度提高。以小水电开发为重点的能源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共引进小水电建设项目24个,装机容量5万千瓦,计划投资3亿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加大,完成农田水利投资8000多万元,有效治理病险水库7座,完成坡改梯19265亩,解决农村80437人饮水困难,农田保灌、防灾抗灾、农村人畜饮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态环保建设和国土资源管理成效显著,实施天保工程封山育林3.2万亩,森林覆盖率比“九五”期末提高了5个百分点,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550万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500万元,小灵通用户达10100户,移动用户达44600户,全市90%以上村开通移动电话。 七、竹业和旅游业 竹业发展势头强劲,累计新造竹林51.22亩,引进撑绿竹种苗700余万株。到2005年,全市竹林面积达102万亩,圆满完成遵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45万亩核心原料竹基地建设任务。开工建设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工程项目,完成基建投资3.6亿元,竹业综合收入实现9.5亿元。旅游业快速发展,经营体制和机制进一步转变,多元化发展战略得到实施。2005年,全市接待游客58.6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外游客1420人次;旅游总收入26500万元,其中:旅游商品收入6400万元,门票收入1520万元,旅游业外汇收入53.25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