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安顺市镇宁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7来源:安顺市镇宁县统计局 点击:
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80万元,比上年增长22.4%。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37032门;固定电话用户达18625户,比上年增加2883户,增长18.3%;其中城区用户10126户,农村程控电话8499户,分别增加350户和2533户;移动电话用户9610户,当年新增1450户;互联网用户358户,新增246户。 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积极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按照《安顺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省、市旅游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拟定了申请开发旅游业贷款项目,依靠镇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人文景观和区位优势,依托黄果树、龙宫两个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充分展示我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古朴典雅的民族风情,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据测算,年内旅游过境人数约47万人次,带动客运收入530万元;旅馆业收入410万元,餐饮业收入520万元;商业收入650万元,娱乐性收入200万元。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源建设步伐加快,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0578万元,增加1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6568万元,增收685万元,增长11.6%。财政支出18192万元,增长15.0%。 金融运行平稳,存款较快增长,不良贷款上划,贷款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各项建设项目得到有力支持。全县辖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4763万元,较年初增加10300万元,增长18.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0123万元,增加4668万元,增长15.5%。各项贷款余额37445万元,比年初减少12395万元,下降33.1%。货币回笼状况良好,货币投放速度有所减缓。 保险事业稳步增长。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773万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22万元,增长10.5%;人寿险保费收入351万元,下降12.5%;其中健康保费收入87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56.3万元,分别增长14.4倍和0.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66.2万元,下降30.5%。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县各类学校有:中等专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688人,当年招生438人,毕业生212人;教职工104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职业中学1所,在校学生数1209人,其中女生401人,少数民族学生464人,当年招生475人,毕业生341人;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61人。普通中学16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独立设置少数民族学校1所,高中在校生数1874人,其中女生710人,少数民族学生912人,当年招生741人,毕业生349人;初中在校生15053人,其中女生6321人,少数民族学生8189人,当年招生6121人,毕业生4058人;普通中学教职工780人,其中专任教师679人,女性229人,少数民族教师302人。小学校138所,其中独立设置少数民族学校2所,另有教学点83个,在校生总数45910人,其中女生21229人,少数民族学生27589人,当年招生8083人,毕业生6731人;教职工1749人,其中专任教师1610人,专任教师中女性651人,少数民族教师831人。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4200人,当年入园4176人,离园2544人,教职工27人,其中专任教师14人,保健员1人。全县学年度高考录取率达60.96%,中考录取率达94.75%。 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申报具有地方特色科技项目12项,批准7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市级各2项,共获项目资金55万元。专门安排和组织技术力量,积极支持辖内企业搞好技术创新工作。继续抓好农业新技术培训,六马乡板阳村和马厂乡张官村两个核心示范点,板阳村饲养二元杂交肥育猪210头,年内出栏180头,效益很好,张官村稻桩蚕豆种植面积100亩,长势良好,示范作用显著。全县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788人,比上年略有增加。年内对科技副乡、镇长星火西进科技和重点贫困村科技扶贫进行4期培训。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加强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全年完成2个乡级文化站建设,81座“村村通”地卫站改造和建设,将广播电视城域网550MHZ系统网络升级为750MHZ预留回传传输系统。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查处案件13起,端掉非法窝点1个,取缔游动摊点4户,收缴非法音像制品3120张,非法出版物500余本。全年共编发电视新闻594条,专题58期,增设专栏节目,播放《农村卫生》181条次、《大众文化》375条次、《星火科技30分》1265条次、《中国农民致富》报道430条次,向上一级部门提送稿件73条。举办“村村通”维修业务培训2期120人。图书馆年接待读者3万余人次,外借图书1.9万册,增设活动借阅点、图书借阅2万册。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8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4%。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村级卫生室继续增加,乡级合作医疗全面启动。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1个,实有床位347张,其中标准床位156张,共有人员数443人,其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71人。全年共诊疗人数15667人次,其中收容人数793人,健康检查人数2520人,在诊疗总数中,急诊人次数1848。全年入院治疗人数9983人,治愈和好转9648人,达96.64%。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一年一度的环城赛跑参赛人数有所增加,组织开展2003年老年人运动会,并选拔组团参加全市在紫云举办的老年人运动会,我县运动员取得较好名次。组织全县初中升学体育考试,经常性开展多样性体育活动,投入经费改建体育设施。 十、环境保护 开展环保清理整顿行动,推进污染源治理工作。根据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加强环保清理整顿工作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推动环境保护法制化,强化综合治理,有效控制新污染源,经常性对县城区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年内对7家企业重点污染源进行治理,并每月进行跟踪监察;中高考期间对噪声进行专项整治;加强对饮用水源地进行环境保护;对公路沿线开山采石、坟墓乱葬情况进行清理、取缔和绿化工作;取缔土法炼焦炉8座。 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林保护、人工植树、修建排洪沟、土壤改良等有效途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新建沼气池100座,改良土壤1.2万亩,有效防止新污染源的产生,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协调发展。 十一、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回落。强化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稳步推行“村民自治”,各项人口指标执行情况趋于良好。全县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7.6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2‰以内。年末全县总人口34.78万人,比上年净增2977人,增长0.86%。其中农业人口31.59万人,占总人口90.82%,非农业人口3.19万人,占总人口9.18%。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20.38万人,占58.61%,其中布依族14.88万人,苗族3.87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2.77%和11.14%,其他各少数民族1.63万人,占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