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安顺市镇宁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7来源:安顺市镇宁县统计局 点击:
2003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扎实工作,努力克服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与时俱进,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工业规模继续扩大,生产提速,企业利润增长;投资增长速度加快;物价出现反弹,消费品市场稳中趋升;财税收入稳步增长;金融运行平稳;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渐趋完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宏观经济走势喜人。 一、综合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继续保持较快增势,经济运行质量逐步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据初步核算,全年全县生产总值(GDP)为8847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比上年增加8366万元,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10万元,同比增长14.8%;第二产业增加值45189万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17575万元,增长7.5%。人均GDP2555元,比上年增加219元,增长9.4%。经济运行总体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之比由2002年的28.4:50.9:20.7变为29.0:51.1:19.9,在GDP构成中,第一产业属恢复性增长;第二产业由于工业规模效应拉动,加之前三季度快速增长惯性带动,在我县生产总值中继续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处于平稳增长态势。 就业人数增加。年末全县从业人员12341人,比上年末增加239人,增长2.43%。其中:国有单位8172人,增加12人,增长0.15%;城镇集体单位从业人员1673人,减少122人,下降6.8%;其它单位从业人员2496人,增加397人,增长18.91%。全年有361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5%,比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仍有难度。工业经济的增长仍依靠少数重点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依然艰难。投资环境依然较差,招商引资工作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较重等。 二、农业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47608亩,比上年减少9601亩;油料种植面积87919亩,减少1986亩;糖料作物种植面积4425亩,扩大579亩;蔬菜种植面积27619亩,减少99亩。 粮食、糖料等大宗农产品增产,油料减产;蔬菜、水果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稳定增长。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生态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人工造林3.9万亩,天保公益林1.6万亩,零星植树60万株,育苗面积69公顷,苗木产量12000万株。 畜牧养殖业稳步增长。大牲畜、生猪、羊等存栏数保持稳定增势,肉类产量继续增长。 渔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淡水产品产量629吨,比上年增长21.2%,扭转了上年下滑局面,较上年增加了110吨,加快了26个百分点。其中养殖产量383吨,下降5.9%;捕捞产量246吨,增长1.2倍。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坡改梯工程图斑29个,面积6130亩,其中生物措施500亩;修排水沟、拦水沟和排灌渠道24条,总长8.29千米;田间便道34条总长14.1千米,修筑地埂948条,总长128.3千米;修建水井(池)11处,解决1300余人和1000余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问题;完成8处引水灌溉工程,修建引水渠14.34千米;完成7个农田灌溉工程和17个“二期解困”项目的修建,恢复改善排灌条件1859.2亩,新增灌溉面积4300亩。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5万千瓦,较上年回落11.3%。全年化肥施用量(实物量)25573吨,比上年增长0.4%。 扶贫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争取各项扶贫项目68个,资金14645.3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653.8万元,信贷扶贫项目3个,资金13900万元,解决了简嘎乡等29个极贫村约7千绝对贫困人口越温问题。全年举办各类农民技术培训335期85895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6期1162人,农村妇女适用技术培训1期207人,农村青年团员农业适用技术培训1期100人。县直64个单位135名党建扶贫人员,分赴贫困乡、村进行挂钩帮扶。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70232万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营业收入74155万元,增长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5980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2524万元,增长33.0%。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快速增长,全年重工业产值39113万元,比重占92%,增长24.9%;轻工业产值3411万元,下降0.33%。工业产品产销衔接较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7.7%;实现销售收入46473万元,增长16.4%,利润总额8718万元,入库税金6394万元,分别增长5.6%和1.0%。 建筑业生产出现下滑,全年完成产值1742万元,比上年下降33.3%,实现利润185万元,增长79.6%;税金总额114万元,下降57.9%。全年施工工程个数50个,其中投标承包施工40个,比重占80%。施工房屋面积53668平方米,竣工面积36200平方米,竣工率达67.5%。全员劳动生产率19017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强劲增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5994万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地方性投资22713万元,增长32.0%。在地方性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9711万元,下降2.4%;更新改造8934万元,增长77.3%。基础设施成效凸显。新建扁担山乡上洞旅游公路9.5千米;完成镇宁至普定和紫云至黄果树公路镇宁段油路改造;基本完成镇宁至坝草公路的升级改造;完成20个行政村村级公路建设,新增通车里程130千米,投资300万元的第二期农村电网改造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畅旺,消费水平稳步提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92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县的零售额10709万元,增长10.7%;县以下的零售额10083万元,增长9.7%。按销售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19621万元,增长9.9%;餐饮业1046万元,增长5.4%;其他商业125万元,增长1.5倍。居民消费理念产生变化,中、高档商品销售逐步看好。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公路运输总周转量2620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11.1%。实现货物周转量1800万吨公里,货运量50万吨,分别下降14.5%和16.7%;客运周转量8200万人公里,客运量280万人次,分别下降2.6%和10.5%。全县各类汽车拥有量1589辆,比上年增加154辆,增长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