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武威市凉州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9来源:武威市凉州区统计局 点击:
2005年,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增强,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由原73.65亿元调整为81.89亿元。经初步核算,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9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12.65%,实现了比"九五"时期翻一番的宏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4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52亿元,增长20.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28亿元,增长10.51%。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418元,增长15.9%。“十五”时期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9%。 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突破。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九五”末的31:26:43调整为24.6:37.3:38.1。 财政收入继续稳定增长。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1927万元,增长10.0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105万元,增长10.45%。财政支出继续增长,全区一般预算支出达到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5%。 市场物价小幅上涨。据城市经济调查队调查: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指数为101.9%,较上年上涨1.9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健康发展。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48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5.40%。“十五"时期,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2%。全年落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6.66万亩,其中夏粮面积完成53.64万亩,秋粮面积完成60.07万亩,经济作物面积达30.08万亩,夏秋比例为49.9:50.1;粮经饲比例为74:21:5。优质作物播种面积完成101.71万亩,同比增长6%,占总播种面积的70.9%;高产高效作物播种面积完成49.04万亩,同比增长6.87%。 粮食生产登上新的台阶。粮食总产量达到60.9万吨,净增2.96万吨,增长5.1%,"十五"时期年递增4.3%。其中:夏粮产量23.16万吨,下降0.1%;秋粮产量37.81万吨,增长8.37%。 受结构调整和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因素的影响,主要农产品在调整品种、优化品质的基础上有增有减。 林业生产平稳增长。完成三北四期工程造林10000亩,完成封山(沙)育林(草)15000亩,栽植各类苗木982万株。 畜牧产业快速增长。建成规模养殖小区151个,规模养殖户5.8万户,实现畜牧业增加值60740万元,增长6.29%,肉禽产量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乡镇企业保持稳定发展。乡镇企业总数达到10738个,比上年新增150个;从业人员达13.09万人,比上年增加5100人;实现增加值3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5%;其中,乡企工业增加值完成14.70亿元,增长18.2%。实现利润13.16万元,增长18.1%,实现了产值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5.3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拥有各类大中型拖拉机353台,小型拖拉机26258台,农村用电量23354万千瓦时。全年建设渠道331.6公里,推广常规节水面积65万亩,新增高新节水面积0.6万亩,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134户企业全部完成改制,企业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工业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强劲势头。区属全部工业增加值达22.18亿元,增长23.2%,"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9.6%。其中,区属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完成12.04亿元,增长31.76%,增速比上年提升11.1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实现轻工业增加值99705万元,增速达到27.56%;实现重工业增加值20778万元,增速达到52.7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止跌回升。 表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略)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实现销售产值35.52亿元,增长39.5%,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39%,比上年同期提高1.99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持续好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3760.2万元。规模以上67户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由上年的9户降低为7户。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74亿元,同比增长48.5%。"十五"时期年均增长45.6%。完成城镇投资23.23亿元,增长66.5%;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2亿元,增长15.4%。完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79亿元,增长22.4%。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次产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8.3:28.9:62.8调整为16.7:29.5:53.78。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类项目294项,总投资34.02亿元,其中已建成项目103项,累计完成投资17.99亿元。完成招商引资项目46项,项目总投资15.63亿元,引进资金14.9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6亿元。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邮电较快发展。全年完成货运量521.5万吨,比上年增长8.9%;货运周转量5101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9%;公路客运量773.29万人,增长8.9%;客运周转量41887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8.1%。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123万元,比上年增长12.6%。 六、商贸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活力增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317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05286万元,增长15.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5031万元,增长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完成100399万元,增长14.5%;餐饮业零售额38691万元,增长16.1%;其它行业零售额1227万元,增长9.3%。 旅游产业较快增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288万元,主要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133.36万人,实现旅游直接收入4236.72万元,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接待其中入境游客20430人次。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金融机构积极吸纳存款,居民存款持续上升,贷款比上年有所下降,工业贷款大幅减少。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8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45%,增加8.84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4.33亿元,增长16.56%,增加9.14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3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减少1.7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25.6%;工业贷款下降65.7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