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天水市张家川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9来源:天水市张家川县统计局 点击: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233公里(包括乡村公路),全社会客运量6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289万人公里,增长2.4%;货运量40万吨,增长8.2%,货运周转量2156万吨公里,增长3.1%。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移动基站102个,办公条件逐步改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手机用户达到3.6万户。全县邮政电讯业务收入达到1312万元,较上年增长10.53%。年末本地电话用户2.41万户,增长9.5%。各种报刊订阅量达到33.55万份,其中杂志2.36万份。 六、商贸 消费品市场进一步繁荣。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755.3万元,较上年增长18%,其中:县的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38.3万元,增长15.6%,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17万元,增长20.8%。 七、金融 金融机构存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0959万元,较年初增长24.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5715万元,较年初增长30.1%。金融机构贷款为45704万元,较年初下降2.7%。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两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称号。新建、改扩建学校9所6120平方米,消除危房3023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76所,在校学生70749人,其中:小学学生46436名;中学学生24364名;全县共有教师3380人,其中:小学教师2128人,中学教师1048人,全县参加高考学生2838人,大中专院校录取人数1443人,录取率50.8%。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措施,建立健全各类农牧业科技示范点,积极推广各项科技成果,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科技进步工作首次通过全国考核。 九、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工作得到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全县有秦剧团1个,文化馆1所,博物馆1所,公共图书馆9所,各类藏书2.5万多册。全县有线广播放大站15个,电视覆盖率达到97%;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159座,其中村村通144座;有线电视入户4000多户,转播节目38套。实施有线电视城域网光纤改造和“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覆盖率不断扩大。宣传文化中心投入使用。马家塬遗址挖掘保护工作有序开展。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城乡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年末全县卫生机构26个,其中:县级医院3所,乡卫生院23所。共有医疗床位50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82人。完成了14个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落实乡镇卫生院人员财政全额工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农民参合率达到90.47%。实施梁山、平安乡镇卫生院、县二院门诊楼、县一院住院楼二期工程和28个示范村卫生所等建设项目,农村医疗卫生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全面落实奖励扶助政策,加大节育措施落实力度,计划生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十、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和计划生育 全县总户数69373户,其中:农业户数61576户,总人口324935人,其中:男166531人,女158404人,男女比51:49。在总人口中:回族225224人,占总人口的69.3%;乡村人口307119人,占总人口的95%。在乡村人口中,男156302人,女150817人。非农业人口17866人。坚持不懈地狠抓计划生育工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人口出生率12.99‰,人口自然增长率7.92‰,自增率控制在9‰以内。 人民生活逐步提高。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产粮290公斤,同比下降2%;单位从业人员年均货币收入达到15886元,较上年增长3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360元,较上年增长36.5%;城乡居民人均住宅面积达到13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落实就业援助和再就业政策,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480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38人,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315个,安排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1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医疗保险实现了全民覆盖。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率达100%。落实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950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112万元。下拨救灾款300万元,解决了1.6万户7.97万人的生产生活困难问题。解决了5个自然组357户群众的用电问题。 注:生产总值及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乡镇企业总产值等价值量指标均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价格指数缩减法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