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白银市会宁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9来源:白银市会宁县统计局 点击:
会宁县统计局 (2007年4月15日)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六项县策”,实施“六大战略”,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实现了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消费市场稳中趋旺;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政收入明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2006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达到172198万元,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达到55762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达到43284万元,增长19.9%;第三产业达到73152万元,增长13.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2967元,比上年增长12.0%。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36.5:23.0:41.7调整为32.4:25.1:42.5,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4.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提高2.1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拉动经济增长2.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4.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经济增长5.42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县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0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其中县乡级财政收入达到1508万元,增长12.2%。2006年全县财政收支大幅度增长,总收入达到42646万元,总支出突破4亿元、达到46837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6764万元,上解上级支出73万元),比上年多支13050万元,增长38.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三农”工作任务艰巨,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明显滞后;商流企业发展不平衡,结构单一;地方税收财源不足,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招商引资力度不够,项目建设后劲不足;社会保障能力有限,弱势群体生活困难。 二、农业 种植业遭遇特大旱灾,种植面积减少,产量降低。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9.75万亩,减少2.44万亩;总产量16500万公斤,下降9.34%。其中,夏粮总产量3769.4万公斤,下降7.04%;秋粮总产量12730.6万公斤,下降10.0%。油料种植面积7.60万亩,减少1.85万亩;总产量272.8万公斤,下降29.25%。蔬菜种植面积7.52万亩,增加0.02万亩;总产量11768万公斤,下降3.46%。水果总产量1133.1万公斤,下降10.0%。 造林面积持续下降。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2万亩,比上年下降19.19%,其中退耕还林0.5万亩,比上年下降47.92%。当年零星植树180万株,与上年持平。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1276.57吨,比上年增长6.17%。牛出栏2.85万头,增长14.92%;牛存栏5.66万头,增长2.36%。羊出栏47.77万只,增长14.83%;羊存栏52.34万只,增长4.99%。猪出栏24.80万头,增长2.90%;猪存栏23.52万头,与上年持平。鸡出栏80.8万只,增长3.46%;鸡存栏97.5万只,增长2.42%。禽蛋产量3217.5吨,增长2.42%。绵羊毛产量768.63吨,增长9.07%。山羊毛产量40.81吨,增长3.90%。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6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7.0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2.26%。水地有效灌溉面积28.9万亩,比上年增加0.39万亩,保灌面积22.44万亩,增加0.39万亩。梯田年末累计达到148.38万亩,其中当年新修梯田1.81万亩。 乡镇企业稳步较快发展。全年全县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73326万元,比上年增长10.26%;乡镇企业增加值22584万元,增长17.25%;乡镇企业总收入61860万元,增长8.85%;乡镇企业净利润5486万元,增长7.30%;乡镇企业实缴税金560万元,增长11.7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较快。2006年,全县工业企业及个体户完成工业总产值75187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完成工业增加值24491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3092万元,增加值4491万元,增长20.7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增加值20000万元,增长9.0%。 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生产原煤34.7万吨,比上年下降6.22%;供电量5929万千瓦小时,增长10.5%;水泥1.71万吨,下降10.0%;机制砖19755万块,增长24.3%;地毯15756平方米,增长2.99%;小麦粉42675吨,增长36.8%;食用植物油1681吨,增长52.4%;杏仁露100吨,增长66.6%;矿泉水2565吨,增长0.59%;洋芋淀粉21674吨,增长17.1%。 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8793万元,比上年增长28.9%。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8户,实现总产值14896.5万元,利润总额415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2.5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52万平方米,竣工房屋价值10153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162万元,比上年增长16.02%,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1483万元,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2280万元,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399万元。年内基本建设项目99个,其中完成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农村寄宿制学校、红色旅游项目、移动公司通迅机站建设项目、扶贫三西专项、商贸综合广场、会师旧址维修、奶牛养殖项目、梯田建设及小流域治理项目、红军长征胜利陈列馆布展项目。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社会投入营运的汽车1059辆,其中客运汽车321辆,货车738辆;完成公路客运量104.6万人,比上年增长1.95%,客运周转量1652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8%;完成公路货运量86.54万吨,比上年增长3.02%,货运周转量1297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14%。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邮政业全年完成业务总量607万元,比上年增长21.89%;完成业务收入4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市话交换机总容量9440门,市话用户年末达到9166户,比上年末增长11.37%;农话交换机总容量17952门,农话用户年末达到13890户,比上年末增长1.03%。年内发展移动电话用户23500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50000户,比上年末增长88.68%;互联网ADSL宽带用户年末达到958户,比上年末增长23.1%。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12.5部/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