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阳江市阳东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5来源:阳江市阳东县统计局 点击: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贸旺县、科教兴县、环境立县”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农村建设进展良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增幅比预期发展目标高0.8个百分点,比全市平均增长水平高0.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18060元,增长14.2%。 产业结构取得新变化。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4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8.25亿元,增长21.5%;第三产业增加值20.61亿元,增长13.9%。三大产业比例由上年同期的26:46.4:27.6发展变化为23.7:49.6:26.7,第一产业下降了2.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了0.9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68%和25.1%,分别拉动全县GDP增长1个、10.1个和3.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44.13亿元,增长17.7%,占GDP的比重为57.1%,同比升高1.7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事故控制良好。全年发生各类事故死亡人数49人,下降10.3%;各类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36万元,下降5.6%。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63人/亿元,比上年下降25.9%。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为0.5人/十万人,与去年持平。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4.16人/万辆,下降14.1%。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7亿元,增长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为3.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0.93亿元、0.56亿元和0.28亿元,分别增长15.6%、28.5%和44.5%。财政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对新农村建设、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21亿元,增长26.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1亿元,增长17.2%;教育支出1.39亿元,增长29.8%;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38.5%;医疗卫生增长77.3%。 物价指数总体水平上涨。涨幅超过2.5%的有:其他住宿类价格比上年上涨8%,涨幅高于上年8.8个百分点;在外用膳食品价格上涨4.2%,高于上年1.9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3%,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上涨3%,高于上年2个百分点;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3.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居民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7%。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影响经济运行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结构调整力度仍需加大;工业经济有效增量不足,发展后劲有待进一步增强;城镇化建设水平较低,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招商引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物价涨幅较快;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社会保障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和治安仍需进一步改善等。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11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增长4.7%、0.3%、5.9%、3.2%和6.5%。粮、菜、肉、渔、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全面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2.31万亩,粮食总产量17.7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6%和1.4%。蔬菜种植面积18.52万亩,蔬菜产量19.42万吨,均同比增长2.6%。全年出栏肉猪25.39万头,增长7.2%;出栏家禽372.67万只,增长7.4%。肉类总产量2.52万吨,增长7.6%。水产品总产量21.87万吨,增长5.8%。年末实有水果种植面积43.74万亩,水果总产量7.69万吨,增长18.3%。 农业生产能力提高。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8.6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农用化肥施用量8.77万吨,下降7.2%。农村用电量7495万千瓦时,增长27.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年末,全县工业园区开发面积191.9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35万平方米;新购地落户企业74家,减少20家;新上马企业101家,增加28家;新投产企业106家,增加29家。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含个体工业户)268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19.65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实现工业增加值35.3亿元,增长22.1%。其中,民营工业产值75.2亿元,增长25%,占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的62.8%。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1%,拉动GDP增长9.5个百分点。 总计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0家,比上年增加13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7家,增加5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5.42亿元,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拉动全县工业增长20.1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县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9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5.94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2.74万平方米。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52亿元,比上年增长29.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36亿元,比上年增长45.2%,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从构成看,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49亿元,增长21.7%,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其他投资完成8.29亿元,增长27.9%,同比上升11.6个百分点。基本建设投资4.62亿元,增长83.9%。更新改造投资1.72亿元,增长41.9%。房地产开发、其他投资分别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个和10个百分点。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43.84万平方米,增长29%;商品房竣工面积18.18万平方米,增长29.9%。房地产销售市场繁荣。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90.1%;商品房销售额5.99亿元,增长1.2倍。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35.5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6.15公里,一级公路117.25公里。年末民用机动车辆11.53万辆,比上年增加9910辆。民用汽车拥有量5779辆,比上年增加849辆;其中,载货汽车2020辆,载客汽车3752辆。摩托车10.95万辆,增加0.91万辆。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730万吨,同比增长22.1%;货物周转量37690万吨公里,增长19.5%。完成旅客运输量265万人次,减少1.1%;旅客周转量18089万人公里,减少0.2%。 邮政业较快增长。全县邮政局、所共14处,邮路总长度1647公里。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485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全年收寄函件37.5万件、特快专递5.5万件、报刊杂志累计发行545.6万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