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阳江市阳东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5来源:阳江市阳东县统计局 点击:
阳东县统计局 (2007年3月15日)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战略决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争当粤西县域经济排头兵为主攻方向,积极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商贸旺县,环境立县”发展战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初步测算,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4.79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增速再创新高,高出预期发展目标3.6个百分点,且分别高出省、市平均水平3.5个和3.6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达1.52万元,增长16.9%,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902美元,稳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年预计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0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8.99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18.73亿元,增长23.5%。三大产业增加值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29.9:42.7:27.4调整为26.4∶44.7∶28.9,第一产业下降了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1.5个百分点。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7.2%和36.8%,分别拉动全县GDP增长1个百分点、10.1个百分点和6.5个百分点。 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85人/亿元,比上年下降34.6%。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死亡率为0.5人/十万人,下降15.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4.84人/万辆,下降30.9%。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据快报统计,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7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增值税0.8亿元,增长21.6%;营业税0.43亿元,增长38%;企业所得税0.19亿元,增长49.4%。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6亿元,增长23.7%。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0.95亿元,增长28%;行政管理费支出0.98亿元,增长28.8%。 物价指数保持在可控区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2%,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服务项目价格上涨4%,交通价格上涨2.4%。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总量偏小;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建设水平较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增强;招商引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压力较大;农村和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不足;社会矛盾和治安仍需进一步改善等。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5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完成产值分别为10.73亿元、0.72亿元、4.31亿元、10.19亿元和0.58亿元,分别增长4.8%、10.2%、6.5%、2%和4.9%。 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1.99万亩,粮食总产量17.49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2.8%和2.2%。蔬菜种植面积18.05万亩,增长3.8%,蔬菜产量18.92万吨,增长4.2%。花生种植面积10.41万亩,增加490亩,花生产量1.46万吨,增加173吨。年末实有水果种植面积44.2万亩,水果总产量6.5万吨,比上年增长12.8%。当年造林面积4.75万亩,其中用材林4.44万亩,经济林2700亩,防护林400亩。 畜牧业发展向好。全年出栏肉猪30.89万头,增长4.2%;出栏家禽375.85万只,增长5.9%。肉类总产量2.87万吨,增长4.5%,其中猪肉产量2.11万吨。 渔业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2.22万亩,比上年增长6.3%。水产品总产量20.68万吨,增长4.4%。其中,海水产品18.84万吨,淡水产品1.84万吨,分别增长3.6%和13.6%。淡水优质鱼生产发展快,产量0.95万吨,增长14.5%。 农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8.3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5%。农用化肥施用量9.41万吨,增长5.1%。农村用电量5894万千瓦时,增长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年末,全县工业园区开发面积227.4万平方米,新购地落户企业94家,新动工建设项目73个,新投产企业77家。年末预计工业企业(不含个体工业户)853家。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89.4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实现工业增加值26.52亿元,增长28.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拉动GDP增长10.7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3.85亿千瓦时,增长18.6%。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继续扩张,拉动整体工业快速增长。总计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预计200家,比上年增加3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1家,增加2家。预计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68.27亿元,增长35.5%。规模以上工业拉动全县工业增长26个百分点,较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平稳。全县具有资质的建筑企业8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6万平方米,同比持平;房屋竣工价值1亿元,同比持平。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预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51.8%,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从构成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虽然同比下降较大,但仍是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动力,其他投资也有所回升。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33亿元,比上年增长61.7%,增幅同比下降122.2个百分点。其他投资完成6.48亿元,增长36.7%,增幅同比上升31.1个百分点。基本建设投资2.51亿元,增长4.8%。更新改造投资1.21亿元,增长3.5倍。 房地产开发、其他投资分别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个和14.6个百分点。 商品房投资大幅升温。在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商品房投资最大,占82%。商品房投资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倍。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34万平方米,增长78.9%;商品房竣工面积14万平方米,增长2.5倍。房地产销售市场繁荣。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1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倍;商品房销售额2.78亿元,增长9.7倍。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4930辆,比上年增加687辆。其中,载货汽车1888辆,载客汽车3042辆。摩托车10.04万辆,增加0.97万辆。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598万吨,同比增长16.1%;货物周转量31531万吨公里,增长14.5%。完成旅客运输量268万人次,减少7.3%;旅客周转量18128万人公里,减少3.7%。 邮政业较快增长。全县邮政局、所共14处,邮路总长度1640公里。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1962万元,比上年增长34.2%。全年收寄函件(含代投广告)74.6万件,下降24.8%;特快专递8.3万件,增长1倍;报刊杂志期发份数2.7万份,增长8%,累计份数566.1万份,增长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