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阳江市阳春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15来源:阳江市阳春市统计局 点击:
2003年我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实施“工业富市”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大开放,开拓市场,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稳步提高,全面完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主要指标增长达到近几年最好水平。 一、综合 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经济运行效果明显好于年初预期。据统计,全年全市生产总值达584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5122万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164953万元,增长23.6%;第三产业增加值154860万元,增长13.6%。人均生产总值5555元,比上年增长1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8.325.726.0转变为45.328.226.5,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3.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上升2.5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 城镇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城镇在岗职工53292人,比上年增长2.54%。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8022人,增长10.8%。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251人。全市城镇失业登记人数有2796人,登记失业率3.2%。 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城市综合竞争力较弱,劳动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265122万元,比上年增长5.4%,农业总产值379090万元,比上年增长4.5%。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94818亩,比上年减少38472亩,减少4.1%,全年粮食产量303999吨,比上年减产3164吨,下降1.0%(见表1)。蔬菜种植面积增加23840亩,产量增长2.4%。 水果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果种植面积达47.1万亩,产量13.4万吨,分别比上去年增长2.2%和-3.6%。其中柑桔橙发展迅速。全年柑桔橙种植面积达10.7万亩,比上年增加0.5万亩,产量3.3万吨,分别比上年大幅增长37.2%和117.0%。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完成造林、迹地更新和低产林改造面积103439亩,其中迹地更新34231亩,森林覆盖率59.7%。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53918吨,比上年增长7.5%(见表1)。全年淡水鱼产量29353吨,比上年增长5.6%。其中优质鱼产量3123吨,占总产量10.6%。表1:主要农产品及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 2003年 增长% 单位粮食 303999 -1.0其中:稻谷 吨 244128 -1.3 玉米 吨 19759 -2.1 大豆 吨 7364 3.6 花生 吨 18583 0.8 蔬菜 吨 328097 2.4 水果 吨 133939 -3.6 茶叶 吨 379 71.5 蚕茧 吨 8606 -8.0 猪肉产量 吨 34316 2.0 牛肉产量 吨 1825 21.8 家禽产量 吨 17579 20.5 猪饲养头数 头 2293457 1.8 猪年末存栏头数 头 773299 -3.6 猪出栏头数 头 428952 2.0 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10960千瓦,比上年减少13.2%;化肥施用量(折纯计算)42602吨,减少10.2%;农村用电量9258万千瓦时,增长17.2%;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13546亩,增长1.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5552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完成工业总产值704632万元,增长16.1%(见表2)。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部工业产品销售率93.1%,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贡献率7.7%,提高3.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2.2%,下降2.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期率2.2次,加快0.31次;全员劳动生产率4.53万元/人年,增长7.3%。表2:200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指标名称 计量 2003年 增长% 单位全部工业总产值 万元 704632 16.1其中:轻工业 万元 409182 10.7 重工业 万元 295450 28.9其中:民营工业 万元 552401 20总计中: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 万元 374149 15.1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万元 330483 17.2规模以上工业以经济类型分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万元 26667 -7.0 “三资”企业 万元 104130 3.8 其它经济类型企业 万元 199686 29.7全部工业增加值 万元 135552 20.0其中:采掘业 万元 1371 -5.0 制造业 万元 123154 20.4 电力、煤及水生产供应业 万元 11027 19.6 工业结构调整加快,支柱产业龙头作用增强。规模以上企业中钢铁、家具竹藤和造纸印刷三大行业工业总产值达191763万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78.2%。其中钢铁制造及加工业累计完成产值88270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6.7%,比上年增长40.7%。钢产量比上年增长33.3%(见表3);造纸、印刷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9891万元,比上年增长44.9%。 建筑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9401万元,比上年增长44.7%。全市房地产建筑施工面积130470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9.8%,房地产建筑竣工面积53413平方米,增长42.1%。商品房销售面积5381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9.1%。表3:200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 2003年 增长% 单位 印刷品 万令 8.88 29.3 白酒 吨 375.9 -20.5 机制纸 吨 39106 33.1 发电量 万千瓦时 53220 -20.1 其中:水电 万千瓦时 48052 -21.4 硫酸(折100%) 吨 11341 -32.6 磷肥(折100%) 吨 2984 -33.4 水泥 万吨 104 13.8 钢 万吨 22.97 33.3 生铁 万吨 22.87 21.7 家具 万件 32.52 -9.5 轴承 万套 892.88 -9.0 泵 万台 52.32 -1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0030万元,比上年增长51.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6733万元,增长88.6%,房地产开发投资12053万元,增长135.5%,基本建设投资重点是交通、能源、通信、城建等基础设施项目。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建设力度加大。省道S113线春南春城至潭水路段工程进程加快,去年底已完成工程量的90%以上,村村通水泥路已完成水泥路358公里,全市有173个行政村开通水泥路;东湖中心广场及环湖路已投入使用,改造了春江大道、春州大道、南新大道、城东大道、红旗路、府前路、朝阳路、莲平北路等主要街道,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