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厦门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24来源:厦门市统计局 点击:
卫 生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事业机构1057个,其中医院35家、疗养院3个、社区服务中心24家、卫生院14个、门诊部107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专科防治所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6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6551人、执业助理医师457人、注册护士6726人;卫生机构床位10326张,其中医院9051张、疗养院329张、卫生院458张、妇幼保健院368张。全市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为78.72岁(其中:男性75.78岁,女性81.68岁)。 体 育 2009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于1月3日举行,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3.31万人报名参赛。成功举办了海峡杯帆船赛、厦金海峡横渡活动、全国沙滩排球锦标赛、第五届中国“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2009年亚细亚友好钓鱼大会暨全国沿海城市海钓邀请赛、第一届全国壁球团体锦标赛和“敬贤杯”、“嘉庚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等赛事。第十四届省运会获得了27枚金牌。成立了市自行车协会、市羽毛球协会等,至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体育社团已达25个、俱乐部25个。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 人 口 全市户籍人口177.00万人,常住人口252万人。 在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142.01万人,岛内的思明、湖里两区合计83.04万人,占全市的58.48%;全市人口出生率12.12‰,人口死亡率3.81‰,人口自然增长率8.31‰,比上年下降1.91个千分点;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分别为88.92万人、88.08万人,性别比为100.96(女性为100)。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31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居民人均工薪收入20637元,增长8.7%,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为69.4%;人均经营净收入2181元,增长15.6%;人均财产性收入1515元,增长89.9%;人均转移性收入5418元,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990元,增长5.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8.2%。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153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4796元,增长9.0%,占全年纯收入的52.4%;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2938元,增长4.8%;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158元,增长12.6%;人均转移性纯收入261元,增长7.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852元,增长6.6%,农民恩格尔系数41.4%。 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空调器223台、淋浴热水器114台、洗衣机97台、电冰箱107台、摄像机12台、组合音响41套、移动电话235部、家用电脑107台、摩托车31辆、家用汽车18辆、彩色电视机150台。 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洗衣机51台、空调机90台、热水器90台、彩色电视机137台、家用计算机50台、电冰箱103台、摩托车140辆、生活用汽车9辆、移动电话225部。 就 业 全市新增就业19.14万人,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43万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2.9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1%。 社会保障 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21.96万人、128.4万人、105.06万人、111.08万人和98万人。全年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共征收76.11亿元,增长8.4%;基金支出47.97亿元,增长26.2%。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63.2亿元。 至年末,全市有定点医疗机构172家、定点零售药店379家、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25家、工伤保险辅助医疗器具配置协议医疗机构3家、工伤保险协议康复机构1家。全市共发放本市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10.79万人次、7460万元。9.21万名退休人员进入社会化管理,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9.02%,社区管理率达到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保人数13.04万人,转保5017人。 社会福利与救助 全市共有社会救济总人数3.64万人,全年共计接收捐款、捐物及慈善捐赠等各类社会捐赠2069.90万元。城镇低保家庭9824户、22227人,农村低保家庭3978户、10870人,全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共计5093万元。年末,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38家,收养床位3111张,收养人数达2103人,其中有养老机构33家,社会福利院3家,儿童福利院2家。市救助管理站实际救助来站求助人员5822人次。 居 住 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家庭年末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0.7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54.93平方米,增长1.5%,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住房面积48.04平方米,增长9.3%,占住房总面积的87.5%,比上年上升6.2个百分点。 15个在建社会保障性住房全年完成投资9.1亿,竣工11786套。至年末,累计完成5496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配租配售工作,其中,经济适用房配租完成1274户,保障性租赁房选房配租4222户,全市廉租住户实现“应保尽保”。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和治理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6%,优级率为44.1%;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7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8.5分贝;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率100%,重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4.26%,重点工业企业二氧化硫达标排放率100%,全市重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9.59%,医疗垃圾和化学危险废物处置率100%。SO2和COD排放总量分别为4.55万吨和4.69万吨,较上年削减2.52%和0.20%。 城市绿化 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12平方公里,全市拥有公园55个,占地总面积达198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含暂住人口)为18.42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437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9.80%。 公用事业 成功大道、翔安大道二期、丙洲大桥等建成通车;翔安隧道全线贯通;东部燃气电厂、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入使用。全年全市自来水供水总量为2.95亿吨,其中:生产营运用水0.87亿吨,居民家庭用水0.99亿吨,公共服务用水0.23亿吨。全年全市用电总量128.18亿千瓦小时,其中,工业用电69.87亿千瓦小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7.51亿千瓦小时。全年全市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8.2万吨,其中:居民家庭用量2.45万吨,用气人口达152.93万人;天然气供气总量达977.39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量218.77万立方米,用气人口达87万人。 安全生产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1292起;死亡人数219人,下降8.8%;受伤人数1112人,增长64.7%;直接经济损失1622.17万元,增长72.8%。其中,道路交通事故1009起,造成187人死亡、110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24.69万元;消防火灾事故252起,造成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14.18万元;工伤事故30起,造成32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8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