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宣城市宣州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8来源:宣城市宣州区统计局 点击:
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全年第三产业投资完成额26.68亿元,比上年增长73.6%,占三次产业投资比重44.9%,同比上升8.4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设施、交通运输及房地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2.0亿元,增长104.1%。 工业投资力度加大。电力、水泥、食品加工、煤炭、纺织五大行业全年共完成投资19.0亿元,增长33%,占二产投资比重的64.2%。 重点项目工程有序推进。全区农村“村村通”项目完成水泥路面256公里,总投资7383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治理项目分别完成投资1536万元和1421.8万元。城市建设全面展开,配合实施的13条新开工市政道路和9项公益项目进展顺利,凤凰桥重建、府山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使用。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2007年全区消费市场发展较快,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增幅提升3.8个百分点。按销售地域分:城市实现零售额27.6亿元,增长16.5%;农村零售额17.7亿元,增长15.4%。分行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8.4亿元,增长15.0%;住宿餐饮零售额6.2亿元,增长23.8%。据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销售统计,全年吃、穿、用消费额分别增长146.8%、34.5%、76.5%,金银珠宝、文化用品以及汽车销售额分别增长39.7%、65.3%和117.0%。另据抽样调查显示:2007年宣州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949元,增长15.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00元,同比增长11.4%。 外向型经济不断扩大。全年利用外资总额5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7%;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5.83亿元,同比增长44.5%。完成进出口贸易总值3215万美元,同比增长43.0%。实现旅游收入2.32亿元,接待游客74.5万人次。其中旅游景区收入367万元,接待游客36.7万人次。 六、交通运输及通信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07年末区内公路总里程1959公里,与上年持平。其中等级公路1476公里,比上年增加470公里。全年实现公路客运量784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6804万人/公里;实现货运量206万吨,货运周转量9258万吨/公里。 现代通信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固定电话用户22.1万户,其中乡村用户12.9万户,增加0.2万户。2007年末,宣州城市居民百户电话拥有量为:固定电话88部,移动电话142部;农村居民百户固定电话91部,移动电话112部。城市家用电脑普及速度加快,百户拥有43台,国际互联网用户达到2.35万户,增长67.8%。 七、财政与金融 全年完成全部财政收入60259万元(区报口径),比上年增长35.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0101万元,同比增长31.6%。实现税收收入40278万元,增长33.8%。其中:国税19170万元,增长36.8%;地税21078万元,增长31%。财政支出突出民生需求,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全年财政支出82657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104万元;教育卫生事业费支出26732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889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965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0774万元。 金融运行积极稳健。2007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4.78亿元,比年初增加19.55亿元,增长22.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56.96亿元,增长12.6%。各项贷款余额65.7亿元,比年初增加15.25亿元,增长30.2%。2003-2007年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余款由26.96亿元增加到56.96亿元,增长1.1倍。 八、科技与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兴区,积极引导和推进技术创新。2007年全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达到24家,比上年增加3家。被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4个,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个,高新技术企业3家,增加2家。当年区财政用于科学技术支出958万元,比上年增长20.5%。 教育“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2.5%,“三残”儿童入学率87.6%,初中毕业综合升学率达到96.4%。全区拥有小学学校数125所,小学在校学生数55215人,下降3.0%;普通中学52所,在校学生51603人,下降4.7%;幼儿入园率75%。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校舍维修项目37个,新建面积15351平方米。 九、卫生与文化体育 卫生资源进一步整合,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全区卫生机构38个,其中乡镇卫生院21个。拥有病床位1035张,卫生技术人员1763人,其中执业医师271人,执业助理医师436人,注册护士451人。村卫生室(站)446所,拥有乡村医生资格人数44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面实施,2007年末全区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2.7万人,覆盖农业人口93.9%。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第二届群众文化艺术节、婉饰琳之夜文艺晚会和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活动,电影、文艺等演(映)出场次410场,观众3.1万人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并对全区81家网吧全部安装了监控系统。 广播电视覆盖面扩大,电视收视率提高。全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6.36万户,其中农村用户3.2万户,入户率21.9%。城市居民家庭百户彩电拥有量达到146台,农村百户彩电113台,电视收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0%。电视普及率的提高极大地丰富人们的文化活动。群众体育广泛开展,社区健身活动蓬勃兴起, 十、人口、环境与人民生活 2007年末全区总人口84.62万人,人口出生率9.4‰,死亡率5.3‰,人口自然增长率4.1‰。 居民收入不断增长,职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全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36元,比上年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4808元,同比增长20.0%。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19919元,比上年增加3773元,增长23.4%。2003-2007年五年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了81.9%和85.3%。 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区林地面积90166公顷,林地覆盖率34.4%。2007末全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12个,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316个,加入社区服务志愿者938人;成立老年人协会199个,参加人数1393人。共有各类福利院25个,床位 739张,收养人数621人。农村自来水受益村122个,占67.4%,比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住居条件继续改善。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到29.2平方米,扩大2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32.1平方米,增加3.3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07年全区城镇在职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792人,新增参保职工4236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金18597万元,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7979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680人,新增8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195.6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405人,其中在职职工26193人,征收医保费3956万元,医保费支出2610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27280人,实际享受医疗救助的贫困农民全年累计人次7273人;工伤保险参保职工17805人,征收保费267万元,支付工伤保险费63万元。农村养老保险逐步扩大。全区农村参保人数55063人,比上年增加1214人,发放养老金74.3万元,同比增长25.1%。2007年列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842人,比上年增加923人;将15812名农村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年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1328万元,增长55.3%;农村定期救济及五保供养资金计划支出988.6万元,增长14.8%。城镇登记失业率4.16%,控制在5%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