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六安市舒城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8来源:六安市舒城县统计局 点击:
2008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发生的新变化,努力克服和化解不利影响,围绕构建“实力舒城”目标,着力实施“一主两翼”发展战略、“三推一优”工作措施,不断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显著成就,呈现出经济增长较快、结构调整优化、综合实力增强、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 合 经济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7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6亿元,分别增长8.0%、18.86%和12.8%。按平均总人口计算,人均GDP首次突破7000元大关,达到7319元,比上年增加1188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23.9:37.4:38.7调整为23.6:38.7:37.7。 从业人员稳步增加。年末全县从业人员62.6万人,比上年增加0.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42.7万人;第二产业13.5万人;第三产业6.4万人。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3.1万人。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全县生产总值 732139 14.2 第一产业 172964 8.0 第二产业 282913 18.8 工业 206413 24.7 建筑业 76500 4.0 第三产业 276261 12.8 运输邮电、仓储业 43543 6.7 批发零售业 35069 12.1 住宿餐饮业 15372 21.7 金融业 9422 12.9 房地产业 42725 5.8 其他服务业 130131 16.4 二、农 业 2008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5万公顷。粮食总产量40万吨,增长6.0%;其中稻谷34.8万吨,增长5.0%。油料总产量3.3万吨,增长2.9%;棉花产量2055吨,增长9.7%;蔬菜总产量25.7万吨,增长7.1%;茶叶产量1917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水果产量2.3万吨,下降5.5%。 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森林面积98382公顷,增长11.3%;当年造林面积285公顷,增长9.6%,其中:退耕造林面积133公顷,增长77.3%。全年出栏生猪20.2万头,增长12.0%;出笼家禽1596.8万只,增长11.5%;肉类总产量达到4.2万吨,比上年增长11.6%;禽蛋产量1.9万吨,增长8.3%;水产品总产量3.2万吨,增长17.0%。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1.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1%。农用拖拉机11188台,增长5.06%;农用运输车4969辆,增长0.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1万吨,增长2.0%。乡、村办水电站16个,装机容量1.8万千瓦,发电量1780万千瓦时,分别增长33.3%、10.0%、33.6%。有效灌溉面积41640公顷,增长6.2%。 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粮食总产量 400088 6.0 其中:稻谷产量 348344 5.0 小麦产量 21454 27.3 夏收粮食产量 37143 4.8 油料总产量 33293 2.9 棉花总产量 2055 9.7 麻类总产量 378 6.5 蔬菜总产量 256628 7.1 茶叶总产量 1917 -0.5 水果总产量 23246 -5.5 肉类总产量 42285 11.6 禽蛋总产量 19081 8.3 蚕茧总产量 197 0.5 水产品产量 31914 17.0 三、工业、建筑业 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20.64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规模工业企业由上年86家增到103家,实现增加值14.91亿元,增长34.1%。全县22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生产增长的有19个,增幅居前三位的是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骨干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全年完成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28家,实现产值34.4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6.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4家,实现产值24.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8.1%,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11.4亿元,占76.4%,比重比去年下降4个百分点;轻工业生产增长 29.2%,比重工业慢24.7个百分点。2008年规模工业生产服装395万件,增长71.6%;塑料制品2112吨,增长67%;加工大米156032吨,增长50.4%;配混合饲料19948吨,增长27.5%;丝72吨,增长26.3%;金属切削刀具103万件,增长21.9%。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万元 指 标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49125 34.1 按轻重工业分组: 轻工业 113865 29.2 重工业 35260 53.9 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组: 股份制企业 124080 42.4 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7172 -3.0 其他 7873 28.4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大米 吨 156032 50.4 精制食用植物油 吨 9820 -24 配混合饲料 吨 19948 27.5 饼干 吨 3436 -6.5 啤酒 千升 145387 -11.6 纱 吨 357 -20.7 布 万米 23 -80.8 丝 吨 72 26.3 服装 万件 395 71.6 机制纸及纸板 吨 26975 11.2 瓦楞纸箱(纸箱) 吨 1714 -25.8 磷酸铵肥 吨 31324 -9.5 塑料制品 吨 2112 67 水泥 吨 249480 -3.2 金属切削工具 万件 103 21.9 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6.3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实现利润1.6亿元,增长4.9%;实现利税2.7亿元,增长7.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0.5亿元,增长40.0%。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规模工业企业14家,比去年增加6家。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65亿元,比上年增长4%。资质等级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4118万元,比上年增长72.9%。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1.9亿元,增长38.2%。其中,城镇投资16.0亿元,增长54.5%。全县1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106个,占项目总数的36.7%,完成投资11.8亿元,占投资总量的53.9%,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占项目总数的8.6%,完成投资5.5亿元,占投资总量的25%。投资结构逐渐优化。第一产业投资比重正逐步扩大,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全县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69亿元,同比增长87.8%,一产投资占全县投资总量的3.1%,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上升,是全县工业化战略实施的最好体现,全县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1.7亿元,同比增长73.8%,二产投资占投资总量50.2%,比上年提高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有所下降,投资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全县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5亿元,同比增长8.8%,二产投资占投资总量46.7%,比上年降低8.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步伐相对放缓。房地产开发投资4.7亿元,增长14.9%。由于雪灾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县房地产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008年全县房地产投资增幅较上年下降 37.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全年投资总额比重为21.5%,比重较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