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六安市舒城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8来源:六安市舒城县统计局 点击: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战略,以提升工业发展水平、融入省会经济圈、打造产业经济集群、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为着力点,全县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居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 合 经济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生产总值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亿元,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22.1亿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增加值23.4亿元,增长13.6%。三次产业结构由2006年的26.1∶34.5∶39.4调整为2007年的25.2∶36.4∶38.4。 从业人员稳步增加。年末全县从业人员62.4万人,比上年增加0.1万人。其中,第一产业42.7万人;第二产业13.5万人;第三产业6.2万人。年末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8万人。 二、农 业 2007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0万公顷。粮食总产量38.1万吨,增长9.4%;其中稻谷33.9万吨,增长8.8%。油料总产量3.5万吨,增长4.7%;棉花产量1796吨,增长16.2%;蔬菜总产量24万吨,增长9.3%;茶叶产量1926吨,增长5.6%;水果产量2.5万吨,增长4.8%。 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林业生产完成人工造林3904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5万亩。全年出栏生猪25.2万头,增长3.9%;出笼家禽2514万只,增长16%;肉类总产量达到6.3万吨,比上年增长10.2%;禽蛋产量 2.4万吨,增长4.5%;水产品总产量3万吨,增长17.8%。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0%。农用拖拉机15768台,增长2.6%;农用运输车4930辆,增长2.8%。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1万吨,增长2.0%。乡、村办水电站12个,装机容量1.7万千瓦,发电量1333万千瓦时,分别增长9.1%、3.2%、224.6%。有效灌溉面积39200公顷,增长0.2%。 三、工业、建筑业 2007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5.66亿元,比上年增长29%。规模工业企业由上年68家增到86家,实现增加值9.81亿元,增长44.7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51.1%;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85.2%;内资企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23.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2.1万元,增长159.1%。全县2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总产值增长的有17个,增幅居前几位的是食品制造业增长355.1%、工艺品制造业增长191.2%、饮料制造业增长162.6%、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7.4%、塑料制品业增长94.5%、金属制品业增长85.5%、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增长80.5%。 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全县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4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实现利润1.62亿元,增长60.5%;实现利税2.65亿元,增长43.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75.9%,比上年提高11.8个百分点。 企业产销衔接进一步趋好,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6.13亿元,增长62.8%;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9.54%,比去年上升0.2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规模工业企业8家,比去年增加3家。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6.1%。资质等级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166万元,比上年增长15.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整体步伐加快。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额15.8亿元,增长44.2%,增幅比上年提高18.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10.3亿元,增长48.1%。各类在建项目199个,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93个,新开工项目154个,投产项目152个。工业投资进一步加快,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工业投资6.7亿元,比上年增长41.2%;在建工业投资项目76个,比上年增加11个;其中制造业投资5.2亿元,增长19.4%。全县完成交通运输、仓储业建设投资1.4亿元,比上年增长24.9%。 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1亿元,增长52 %。全年施工房屋面积36.0万平方米,增长9.5%。竣工房屋面积21.6万平方米,下降1.3%;商品房屋销售面积 23.4万平方米,增长26.1%;实现销售额4.9亿元,增长63.0%。 五、贸易、旅游业 2007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7亿元,增长15.4%,增幅比去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达到17.36亿元,增长14.9%,占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88%,批发零售业仍是拉动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住宿餐饮行业规模和经营领域日益扩大,住宿餐饮业成为消费市场中增长幅度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2007年,全县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79亿元,增长15.8%, 高于批发零售额增幅0.9个百分点。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兴旺。2007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7亿元,增长15.4%。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5亿元,增长21.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2.2亿元,增长13.4%。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零售额17.9亿元,增长15.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亿元,增长15.8%。 外贸经济和旅游业持续活跃。2007年,全县进出口总额14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9.4%。其中出口额1406万美元,增长108.6%。万佛湖被评为“安徽旅游十大度假基地”。万佛山争创国家3A级旅游区通过验收。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为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旅游总收入达到3.7亿元,增长54%。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行业增加值3.9亿元,比上年增长6.9%。 全县境内公路里程1826公里,铁路里程7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15148辆,比上年增长146.0%。其中:个人汽车13020辆,增长155.3%。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0%;邮政业务总量3337万元,增长13.7%。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9.6万户,增长13.0%。移动电话用户17万户,增长14.0%。国际互联网用户6500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2680万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363万元,增长20.1%。各主体税种全面增长。完成增值税6601万元,增长26.6%;消费税3827万元,增长45.6%;营业税5716万元,增长16.4%;企业所得税1492万元,增长27%;契税2008万元,增长80.9%。税收收入增势强劲,收入结构更趋合理。实现工商税收23137万元,增长26.5%,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0.8%,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84383万元,比上年增长39.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9.5%,教育支出增长20.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06.0%。各项重点支出保障到位,确保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