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六安市霍邱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8来源:六安市霍邱县统计局 点击:
全年文艺创作12篇,其中有2篇在省以上杂志上转载。有2篇获省二等奖和1篇优秀作品奖。全年共创作歌曲、舞蹈、小品、文学作品、剪纸等200余篇(件)其中舞蹈获省1、2等奖,市2、3等奖,2名歌手分别获省3等奖。农村电影“2131”工程放映8160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建成投运。柳编工艺被列为全省第二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8年末全县有普通中学87所,当年招生28503人,在校学生89507人,毕业生29576人,小学410所,在校学生100671人,普通中专1所,在校学生858人,职业高中4所,在校学生9386人,幼儿园55所,在校幼儿16379人,特教1所在校学生148人,另有成人中小学32所,在校学生27413人,职业技术培训32所在校学生2142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08%;初中学龄入学率为99.98%;小学和初中普及率分别为99.94%和98.47%。全县高考报名人数8361人,比上年增加499人,同比增长6%,高考达线5748人,总达线率为69%,被各级各类普通高校录取的考生3198人,录取率为56%。全年高中阶段招生9963人,其中普高6541人,中职招生3422人,位居全市前列。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08年对6517名中职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520万元,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费171万元。拨付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补助6078万元。 教育建设和危改工程快速推进。2008年利用开发银行贷款757万元,安排项目39个,新建校舍15033㎡,改造D级危房12500㎡。农村寄宿制改造投入资金1080万元,新建8所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建设面积15080㎡。由合肥宁安通信有限公司与我县合作创办的1所民营学校计划投资7500万元,建筑面积6.2万㎡,已到位资金4000万元,一期工程39063㎡正在实施。 广电业年末有广播电台、中波台、有线电视台、微波中继站各1个、电视差转台3个,卫星电视接收站114个,调频发射台、乡镇广播站。通广播乡镇分别为32个,通广播村680个通播率为100%,电视覆盖人口为95%。 2008年霍邱台在市电视台发稿320条,在省电视台发稿75条,在中央发稿6条,仍保持全市领先位次。 广播电视“村村通”民生工程,涉及12个乡镇758个自然村已顺利竣工。投资868万元的广电中心大楼年底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九、科技、体育、医疗卫生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就。2008年户胡星鑫化工厂“氯甲醚工艺创新”获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大昌选矿工艺技术”研究获市政府三等奖;安徽开发矿业有限公司“李楼铁矿水文地质研究成果”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新产品:乌龙镇王谋才的“851”猕猴桃被省新品种命名协会正式定名为“金黄后”;水产专家大院的鳝苗繁育通过省级新品种鉴定。神虹变压器有限公司和大昌矿业集团公司重新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体育事业成绩显著。我县2008年10月在市第二届运动会上参加了田径等9个大项共获金牌64枚,居全市之首;田径等5个单项团体第一、女篮等三个单项团体第二、乒乓球团体第三,实现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单项团体四个第一,为历史最好成绩。 医疗卫生事业健康运行。年末全县有各类医疗机构41所,其中县医院3所、中心卫生院6所、乡镇卫生院26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全管中心、保健所、麻风病院各1所,执业医师和助理执业医师分别为523人和359人,有实用病床2079张,每万人拥有病床12.79张。另有农村卫生室679个,乡村医生2043人。 疾病防治成效明显。2008年成功阻击了手足口病疫情,全县无死亡病例、无聚集性病例、无爆发疫情发生。城乡特困医疗救助2.2万人;226名重大传染病患者得到医治。完成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202例。 新农合工作持续推进。2008年全县参合人数已达114.73万人,参加率为88.7%;同比增长6.5%,筹资总额10323万元,其中农民个人筹资1147万元,县、省中央三级财政补助9176万元,当年累计支出8702万元,占当年基金总额84.3%,受益82759人次,受益率为7.2%。 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作有序进行。年底12所乡镇卫生院85个村卫生室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基本完成。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1625290人,比上年净增23158人,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为90.22%。 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县全部职工工资总额60842万元,同比增长15.2%,全部职工年平均工资17367元,同比增长17.0%。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8664万元,同比增长14.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0990元,同比增长15.7%。农民人均纯收入3689元,同比增长1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97元,同比增长28.2%。 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2008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3379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130人;“4050”再就业472人;城镇失业率在3.5%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9334人。失业保险参加人数31300人,新增1100人;农民工参保人数900人;全年支出200万元;其中发放失业保险金164万元。 社保工作扎实推进。全县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5万人(不含机关事业单位7100人),申报参保单位328家。征缴养老保险金6051万元,共发放养老金6629万元。全县5850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和959名遗属,足额发放了养老金和遗属补助,对1129名未参保集体企业达到退休年龄人员的低保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年底全县已有5788名企业退休人员进入社区管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已达98.7%,进社区率86.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2.2万人,基金累计1742万元,新增参保人数903人,征缴保金454万元,发放人数414人发放保险金14万元。 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工作迈上新台阶。2008年底城镇职工参加医保人数已达4.42万人,新增参保人数3200人,征收医保基金4500万元,征缴率在97%以上,全年参保职工共发生住院、慢性病常年门诊6000余人,支付医疗费3907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已达10.4万人,新增5.7万人,全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5837人,其中农民参保3384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9200人,新增6000人。 扶贫工作实施整体推进取得了一定效果。2008年全县共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36个,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实施“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劳动力300人,进村科技培训5万人次,建设扶贫水泥路13.5公里,砂石路77.6公里,建设水利设施30处。 稳妥开展农村和城镇居民低保工作。全年审批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低于860元的农村低保对象21679户51319人,发放低保款2838.4万元。城镇居民月人均收入低于175元以下的低保对象11169户14619人,发放低保款2210万元。稳固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全县农村共有五保对象15494人,补助资金1874万元,并兴建五保住房418户,其中五保老人之家30处,265间。投资483万元改扩建敬老院5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