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六安市霍邱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8来源:六安市霍邱县统计局 点击: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年初制定的经济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扩大内需、深入改革、加快调整、改善民生、努力克服特大雪灾和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国民经济仍保持快速增长、质量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发展加快,综合实力增强。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02.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13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42.34亿元,增长27.5%;第三产业增加值32.77亿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6.5:41.4:32.1,全县人均生产总值6291元,同比增长13.8%。 二、农业 农业丰收,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8年农村经济呈现出,粮食增产、养殖业增效、农民增收、特产养殖加快。农业产值和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的大好局面。粮食生产蝉联四年荣获全国先进县标兵。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9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种植业产值19.15亿元,同比增长10.8%,种植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34.3%.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7078公顷,同比扩大16645公顷,粮食总产138万吨,同比增长12.0%,油料总产45200吨,同比增长15.7%,棉花总产1167吨,同比增长49%,麻类总产737吨,同比下降66.6%。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特色农业发展势头加快。2008年底全县共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1家、市级18家;农产品注册商标82个,认证绿色食品18个,无公害农产品12个,“三品”认证达32个,庆发工业园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岔路、城西湖2.67公顷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国家和省验收。新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8个,总数已达165个,完成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40个。 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年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111.4万千瓦,同比增长14.4%,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143台,同比新增836台。小型拖拉机95248台,同比新增8469台。农用灌溉机械22751台,同比新增508台。联合收割机2006台,同比新增625台。小麦和水稻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分别达到86%和68%。 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成就。临淮岗防洪堤和孟集电灌站改造等4项工程已经完成,城西湖3座大型排灌泵站改造、水门塘进水渠整治二期项目工程进展顺利,周集至薛集等5条行洪区安全撤退道路和龙潭、圈行等10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在实施,移民建房县级验收全面完成。沣西干渠中上段整治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土石方860万方,水利兴修荣获全省先进单位、名列全市第一名。 年末农田有效浇灌面积已达108363公顷,同比增长3.2%,旱涝保收面积84009公顷,同比增长5.4%,机电浇灌面积60304公顷,同比增长6.9%,全年化肥施用量69504吨(折纯),同比下降8.6%,农村用电量19248万千瓦时,其中农业用电量6609万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下降52.3%。 林业生产成效显著。全年完成林业总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17%,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6.3%,当年造林面积497公顷,同比增长17.2%,四旁植树745万株,同比增长1.6%。林业生产多项工作争先进位,造林面积造林质量在全市领先,林业产值跨入全省十强县行列。绿色长廊工程连续三年被省绿化委授予“精品路段一等奖”;集体造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做法在全省及全国推广;配套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退耕还林质量通过财政部、国家林业局验收,退耕还林面积保存率、林权证发放率、建档率、管护率实现四个百分之百。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26.58亿元,同比增长5.2%,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为47.6%。全年生猪饲养量189.8万头,同比增长7.2%,出栏120.4万头,同比增长7.4.%,肉类总产量140万吨,同比增长7.0%,家禽饲养量2425万只,同比增长9.7%,禽蛋总产量4.93万吨,同比增长8.7%。 农村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规模养殖长足发展。全县已成立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50个,注册“笨牌”“霍邱麻黄”等畜禽产品商标9个,认证无公害畜禽产品3个,绿色产品1个,其中“笨牌”已列为全省著名品牌。全县已发展规模饲养场(小区)986 个,其中新建万头猪场4个,规模饲养比重已达60%。 渔业生产狠抓结构调整,经济效益持续提高。全年实现渔业产值5.37亿元,同比增长7.0%,占农业总产值比重9.6%。水产品总产量7万吨,同比增长6.4%,其中名特优产品3万吨。水产养殖面积1.77万公顷。投入鱼种4亿尾,人工繁殖鱼苗5.5亿尾,网箱养殖黄鳝等1万多箱。 水产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省级水产标准化示范基地不断扩大,列入省级的西湖围网标准化示范基地连续2年通过省级复验。城西湖1万公顷水面被命名为省级优质水产品示范生产基地。 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年初我县组成宣讲团,深入农村宣传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各项惠农政策,及时兑现粮食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农机补贴资金3.6亿元,人均受益257元。 三、工业和电力业 工业生产持续强劲发展。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8.4亿元,同比增长54.8%,增加值31.43亿元,同比增长41.7%,产销率达98.6%。 2008年底全县规模工业已达100家比去年增加20家,其中亿元企业已发展到20家,新增5家,超10亿元的企业集团1家,超20亿元的企业集团1家;纳税超亿元企业2家,超千万元企业12家,新增3家。积极推进市钢铁产业“双百亿”工程,铁矿开发新增投资11亿元,已生产铁粉210万吨,大昌集团100万吨球墨铸造项目环评报告已获国家环保部批准。大昌集团被列为“安徽省民营企业100强”,排序第五位。“金田花”牌一级大豆油荣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庆发湖”被评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矿业开发步伐加快。年底止已入驻企业16家,其中矿山企业12家,即将入驻的5家,其中矿山企业2家,已入驻企业计划投资70亿元。 中小企业和乡镇工业稳步发展。全县小中型企业年底已达4829家,营业收入81亿元,实现税金2.85亿元,资产总额已达47亿元。重点建设项目进展加快,全县乡镇工业重点新、扩、技改造投资项目共112个,其中:在建技改项目12个,重点新建项目56个。年底已完成投资7.2亿元。 供电业以“创一流供电企业”为主线,取得了优异成绩。全年实现供电量7414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8%,售电量7029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0%,其中:工业用电4815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0.2%。年底通电面已达100%。电力建设李楼、环山2座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在实施,周集、孟集、城北3座110千伏变电所和马店220千伏输变电扩建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