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淮南市毛集实验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7来源:淮南市毛集实验区统计局 点击:
毛集实验区统计局 ( 2005年2月28日) 2004 年,全区人民在区工委、管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农村经济政策,抓住机遇、致力发展,成效显著。农业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大幅增长,招商引资进展顺利,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步伐加快,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6.83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16.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77 亿元,增长 23.9% ;第二产业增加值 2.24 亿元,增长 15.4% ;第三产业增加值 1.82 亿元,增长 9.1% 。按户籍人口计算,我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 5425 元(约合 677 美元),比上年增长 26.2%; 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 40.6 : 32.8 : 26.6 ;三次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51.8 % 、 31.8 % 和 16.4% ,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 100563 万元,比上年增长 29.6%; 实现财政收入 1939 万元,增长 23.0%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416 万元,增长 19.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9612 万元,增长 47.8% ;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 13547 元,比上年增长 24.8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465 元,比上年增长 20% ;农民人均纯收 2851 元,增长 30.2%; 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 , 年末全区实际利用内资 7128 万元,引进项目 14 个;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减轻了农民负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已准备就绪。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薄弱,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后劲不足;农业特种经济作物和养殖业不上规模,农业结构调整成效不大;民营企业发展势头不强,招商引资成果有待扩大;劳动力资源出现新的变化,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缓慢。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喜人。由于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惠农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加之农产品价格上扬,气候条件有利,农业生产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好形势。农业总产值 41501 万元,已创历史新高,实现农业增加值 27730 万元,同比增长 44.3% 。 种植业喜获丰收。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17207 公顷,比上年增加 378 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 105145 吨,比上年增加 46560 吨,增长 79.5% ,其中小麦 45600 吨,比上年增长 100 % ;油料产量 1058 吨,增长 157% ;蔬菜种植面积 1615 公顷,蔬菜产量 41846 吨,增长 14.7 % 。种植业产值达 22598 万元,同比增长 78% 。 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肉类总产量 8460 吨,比上年增长 3.2 %; 禽蛋产量 3456 吨,增长 4.1% ; 水产品产量 8936 吨,增长 8.3%; 全年生猪出栏 60982 头,比上年增长 5.7%; 出栏牛 6015 头,增长 2.9% ; 出栏羊 23969 只 , 与上年持平;出栏家禽 110 万只,增长 4.8 % 。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 2004 年未,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 119053 万千瓦,比上年增长 1.8 %,各式拖拉机 9707 台,同比增长 1.2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吨) 10703 吨,增长 23.6 %;农村用电量 1933 万千瓦小时;农田水利完成土石方 4755 立方米,加固生产圩堤 5 公里,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完成投资 1601 万元;年末全区有效灌溉面积 7260 公顷,节水灌溉面积 5030 公顷,旱涝保收面积 5757 公顷。 附表: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减(%) 粮食 吨 105145 79.5 油料 吨 1058 157 蔬菜 吨 41846 14.7 肉类 吨 8460 3.2 禽蛋 吨 3456 4.1 水产品 吨 8936 8.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 189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6.2 %,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4919 万元,增长 44.6 %,为近几年来最高增幅。招商引资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 603 万元。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19591 万元,增长 51.2 %,利润总额 2555 万元,增长 67.4 %。 建筑业健康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总产值 9210 万元,增长 24% ;完成增加值 35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1.1 %。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 3515 万元,实现利税总额 220 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67810 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 44780 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9612 万元,比上年增长 47.8 %,增速是建区以来最快的一年,投资额创历史新高。区属 50 万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速大幅增加,全年施工项目 23 个,当年新开工项目 23 个,其中 500 万元以上项目 3 个,全年 50 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 7451 万元,增长 93.6 %。投资重点项目董风湖移民搬迁工程 1441 万元,城乡道路建设完成投资 918 万元,完善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河西排灌站搬迁投资 1308 万元,安徽东方一族制衣有限公司和淮南美迪亚服装厂完成投资 500 万元。 五、贸易和引资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 20383 万元,比上年增长 8.3 %。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18833 万元,增长 8.5 %,餐饮业 1550 万元,增长 8.0 %。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引进内资实际到位资金 7128 万元。成功举办了首届淮河风情文化节,节庆期间签订投资与合作项目资金 1700 万元,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 六、交通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运输邮电业实现增加值 8300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3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 966 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 11.0 % ;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周转量 2737 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12.0 % 。 邮政电信业继续迅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448 万元,比上年增长 11.4 %;电信业务总量 433 万元,增长 11 %。年未电话交换机容量 15300 门,新增固定电话机用户数 2173 户,年未达到 11123 户,新增移动电话户数 1500 户,年末全区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 16988 户,比上年末增加 3673 户,电话普及率为 13 部 / 百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