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淮南市凤台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7来源:淮南市凤台县统计局 点击: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全县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效益和质量稳步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较好地完成了“十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据初步测算,全县生产总值(GDP)为66.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1341元,较上年增长12.8%。 三次产业全面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3.93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4.84亿元,增长22.3%;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86亿元,增长11.1%。三次产业的结构为20.9:52.3:26.8,第一产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提高3个百分点。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以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全县国有工业企业改制面达94.4%,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基本结束;农村税费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 从业人员稳定增加,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6.6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其中第一产业18.2万人,较上年减少3.9万人;第二产业9.5万人,较上年增加2.1万人;第三产业8.9万人,较上年增加3万人。年末在岗职工44355人,比上年增加4113人。 二、农业 农业稳定发展。2005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和省委三号文件精神,切实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认真兑现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积极稳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851万元,较上年增长1.8%。 种植业生产遭受损失。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0451公顷,较上年持平;棉花种植面积829公顷,较上年减少92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413公顷,较上年增加181公顷;全年粮食产量439387吨,下降13.2%。其中:小麦总产量185280吨,下降3.2%;水稻总产量227645吨,下降18.2%;大豆产量3975吨,下降43.4%;油料产量8983吨,下降16.3%,棉花产量1039吨,下降32.9%。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02244万元,按90年格计算比上年下降3.8%。 林业生产成效显著。全年育种育苗1200亩,幼林抚育60000亩,成林抚育190000亩,实现林业产值3382万元,按90年价格计算,增长1.7%。 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猪、牛、羊、禽出栏分别为310022头、70050头、158348只、708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6%、7.6%、9.0%、22.6%;肉类总产量52001吨,比上年增长4.1%;禽蛋产量19732吨,增长3.5%。实现牧业产值71614万元,比上年增长8.2%。 渔业生产空前活跃。以水产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示范为抓手,以全县宏观规划和水产产业化为导向,大力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全县水产养殖面积4648公顷,水产品产量22586吨,比上年增长2.1%,实现渔业总产值20324万元,增长4.3%。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机机械化再上新台阶。2005年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4.3万千瓦;各类拖拉机5.5万台;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83.5%。全年农村用电量10339万千瓦时,增长0.8%;农用化肥施用量(折 )48312吨,增长2.8%;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6330公顷;旱劳保收面积32487公顷;机电排灌面积36008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8.22亿元,增长2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78292万元,增长41.9%。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47296万元,增长62.1%;集体工业增加值1758万元,下降58.5%;股份制工业完成增加值127995万元,增长27.3%;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265359万元,增长43.5%。分轻重工业,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285万元,下降15.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73007万元,增长43.9%。工业品产销率为99.4%。主要产品产量:原煤1548.55万吨,增长17.9%;水泥18.58万吨,下降15.6%;尿素39908吨,增长6.3%;合成氨53154吨,增长6.9%;啤酒13060千升,下降21.1%;面粉86952吨,增长15.8%。经济效益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02579万元,增长23.5%;利税总额83093万元,增长54.9%,利润总额56011万元,增长36.4%;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02%,比上年提高了32.4个百分点。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62亿元,较上年增长0.7%,全县10家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23907万元,较上年增长98.8%,实现利润总额377万元,增长140.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7316万元,比上年增长46.9%。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39040万元,增长44.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5150万元,增长100%;房地产投资13126万元,增长6.4%。 五、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进一步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511万元,比上年增长12%。分级看,县级零售额79714万元,增长13.5%;县以下零售额67797万元,增长10.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22728万元,增长11.4%;餐饮业24783万元,增长15.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商品销售4627万元,增长47.8%。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实现外贸出口额103.2万元,增长98.5%。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累计招商引资项目133项,实际到位资金6.2亿元,增长25.8%,其中引进外资50万美元;引进省外资金3.9亿元,增长102.5%。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县完成货物运输量393万吨,增长5.9%,其中水路货运量55万吨,增长41%。货物周转量39989万吨公里,增长11.5%。水路货运周转量24537万吨公里,增长20.2%。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392万元,增长16.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8054万元,增长16.2%;邮政业务总量2338万元,增长19.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7855户,比上年末净增10501户,其中住宅电话用户82753户,增加10541户;农村66645户,增加5675户。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96000户,较上年增加23000户;电话普及率为14.8户/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达2849户,比上年末净增1034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