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阜阳市颍东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8来源:阜阳市颍东区统计局 点击: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18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1%。其中,城镇投资15591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9%;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4277万元,下降78.1%。 全年完成投资额较大的几个投资项目有: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口孜东矿、淮北大堤加固工程和舜岳水泥。 全年共实施各类建设项目126项,其中列入省“861”和市“6611”行动计划的项目27项,完成投资11.0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6.0%,增长58.7%。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977万元,比上年增长16.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45680万元,增长17.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37297万元,15.3%。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3969万元,增长21.1%;零售业零售额26718万元,增长15.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7739万元,增长13.3%;其他行业零售额4551万元,增长4.9%。 全年进出口总额3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86.4%,其中出口总额34万美元,下降86.5%。全年合同外资金额1360万美元,增长7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6万美元,增长46.0%。 六、财政、金融 2007年,我区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3454万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地方收入8418万元,增长43.0%。在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7620万元,增长39.1%。其中增值税收入1294万元,营业税收入4187万元,分别增长55.2%和36.8%。全年财政支出44006万元,比上年增长34.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238万元,增长25.5%;科学技术支出79万元,增长46.3%;教育支出14448万元,增长28.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31万元,增长31.0%;医疗卫生支出4478万元,增长130.0%。 2007年末银行、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62004万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2172万元,增长5.9%;各项贷款余额129463万元,增长31.6%。 七、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体育 2007年我区注重科技典型带动,抓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和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分别在插花、枣庄、冉庙等地种植偃展4110、泛麦5号优质小麦新品种1.2万亩,平均亩产528公斤,高于全区小麦平均产量13%;在正午、插花、新华等地建立茄子、辣椒、番茄等大棚蔬菜生产基地近1000亩,平均每亩纯收入超过8000元。继续广泛开展创建科技先导型企业和“五个一”活动,努力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的主体。围绕科技创新,着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实施工业突破。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学校213所。其中:普通中学41所,小学172所。各类在校学生107666人,比上年下降0.3%。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2960人,增长8.0%;小学在校学生64706人,下降5.1%。专任教师4663人,比上年下降3.5%。其中:普通中学1712人,下降7.7%;小学2951人,下降0.8%。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80%,其中女童入学率达99.85%。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受益学生91977人。 全年举办文艺活动39场次,书刊借阅2万余册,戏曲创作23件,举办各类培训班3期,电影放映400余场。 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389张。卫生技术人员1428人,其中执业医生和执业助理医生690人。拥有农村卫生室123个。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397801人。 全年我区11次组队参加了安徽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安徽省青少年象棋比赛、省青少年门球赛、阜阳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阜阳市“徽商杯”中老年门球比赛、阜阳市“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健身秧歌展示大赛和市中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等,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年举办各种大型群众体育竞赛活动13次,各种小型比赛22场次。 八、人口和人民生活 年末我区辖区户籍人口617152人,比上年净增7794人,增长1.3%。其中非农业人口125188人,比上年增长1.8%。 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63元,比上年增长23.2%,增幅较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8286元,增长19.6%。农民人均纯收入2415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1963元,比上年增长17.1%。 年末全区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单位19个,床位1290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0079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18843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3050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2613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2023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525人。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村个体和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