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安庆市宿松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3-07来源:安庆市宿松县统计局 点击:
宿松县统计局 2007年3月5日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县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三化、三集中”发展思路不动摇,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运行质量较好,居民增收较多,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和谐宿松建设加快,体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4.7亿元,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12.4亿元,增长29.9%;第三产业增加值16.3亿元,增长13.8%。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5.9∶27.7∶36.4,比上年的39.3:23:37.7增减幅度分别为-3.4∶4.7∶-1.3。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41元,比上年增长19.3%。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地区生产总值静态和动态指标在全市七县一市中分别居第4位和第3位。 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宏观经济效益继续上升。2006年全县经济密度从2005年的156万元/平方公里提高到187万元/平方公里,同比增长19.9%。全年财政总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2.21亿元,比上年增长33.8%。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37.38,比上年提高11.9个百分点,创历年较好水平。 二、农业 农业结构继续优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27.43,比上年增长12.2%。实现农业增加值16.06亿元,增长9.5%。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值分别为12.25亿元、0.62亿、4.37亿元、6.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37%、-10.4%、32.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2358公顷,比上年减少2002公顷,减少3.68%,其中谷物播种面积为44950公顷,比上年减少2497公顷,减少5.26%,油料种植面积19669公顷,比上年扩种1771公顷,增幅为9.9%;棉花播种面积为21300公顷,比上年减少3051公顷,减少12.53%,蔬菜种植面积7384公顷,比上年扩种645公顷,增幅为9.6%。 全年肉类总产量27082吨,比上年下降3.1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4729吨,比上年下降2.8%。禽蛋产量7576吨,同比增长15.5%。水产品产量64843吨,同比增长7.69%。非公有制造林发展迅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24.7%。力啸、全美公司水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仙田大米被评为国家级粮油食品并荣获省著名商标称号,唐家畈大米、长溪山茶叶、马陵打瓜子成功申报无公害农产品。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24.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3.2%。农用拖拉机10041台,同比增长18.4%;农用排灌动力机械7.04万千瓦,同比增长25.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7498吨,同比增长9.2%。农村用电量11910万千瓦小时,增长29.7%。有效灌溉面积44.19千公顷,新增0.1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04千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完成工业投资3.5亿元。规模工业发展全面提速,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3.47亿元,同比增长54.8%,增加值4.37亿元,增长60.5%。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继续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达到48家,比上年增加10家。 工业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涉及到的二十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的有10个行业,其中纺织业、纺织服装、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电力供应等行业增幅分别高达40.19%、47.62%、108.3%、38.63%和20.19%。年产值超4千万元的企业达到7家,互益纺织年产值达1.5亿元。 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1亿元,比上年增长68.3%,实现利税3875元,其中利润1817万元。工业劳动生产率(按现价增加值计算)54872元/人,比上年增长9.7%。 京洲、京味、朱氏食品成功申报省级龙头企业,县工业园区成为工业发展主战场,入园企业达54家,开发规模达4平方公里。互益纺织、供电、隆盛工贸、华丰纺织、怡丰纺织、宝利来油脂、维鹰隆服装、华恒轻工、华星油脂、京味食品、六国矿业、中天石化、森达电器等企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建筑业迅速发展。2006年全县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当年价)3.4亿元,比上年增长36.3%。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55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7亿元,比上年增长57.59%。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4.45亿元,比上年增长74.2%。全县完成工业性投入4.99亿元,增长87.9%。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94亿元,增长68.8%;第二产业投资完成5.06亿元,增长90.6%;第三产业投资完成8.53亿元,增长67.7%。其中水利环境投资2.07亿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投资0.72亿元,交通运输投资0.74亿元,教育设施投资0.74亿元,住宿和餐饮设施投资0.26亿元,房地产投资3.42亿元。200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23亿元,增长41.98%;本年施工房屋面积42.13万平方米,增长4.4%;本年竣工房屋面积16.59万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五、商业、外贸和旅游业 市场销售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7.34亿元,增长26.7%;农村零售额5.32亿元,增长13.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1.3亿元,增长19.6%;住宿和餐饮业1.25亿元,增长34.3% 利用外资势头良好。全年引进境外项目6个,实际利用外资655.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6倍。在安庆八县(市)中名列首位;境内县外项目212个,实际到位资金13.63亿元,同比增长76.6%。重大项目引进取得突破,成功引进新锦丰集团、怡新纺织、扬子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前来投资发展,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9个。对外贸易强劲增长,实现外贸出口723.4万美元,同比增长65.2%。 旅游业稳步发展。2006年接待国内游客62.5万人次,同比增长25%,旅游总收入13600万元,同比增长51%。白崖寨成为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 六、交通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3.01亿元,比上年增长8.8%。 2006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598公里,比上年增加300公里,同比增长23.1%。其中等级公路1478公里,比上年增加356公里,同比增长23.1%,256.9公里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稳步实施。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76万吨,比上年增长16.36%。完成旅客客运量835万人,比上年增长3.6%。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11014辆,比上年增长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