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1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点击:
2007年,重庆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以新的思路和举措全力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的发展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六个成为”方向,着力实现“四个转变”,以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改善和创新发展环境,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全区上下形成了思改革、谋发展,求跨越、上台阶的生动局面,经济运行快速、稳定、绩效优良,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实现年度目标,为“再造一个重庆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全区站在新起点上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入库税金、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完成32.56亿元、57.56亿元、4.3亿美元、1.59亿美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35.67%、125.13%、534.32%、317.72%。总收入实现72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02%、54.6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7.39万元(折合9112美元);实现利润总额52.16亿元,同比增长97.55%。在2006年54个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中,继续名列西部第一。 北区经济举足轻重,支撑经济稳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总收入471.37亿元,同比增长62.91%;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85亿元、工业总产值375.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46%、61.8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8.58亿元、入库税金43.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15%、54.31%;实现利润总额32.45亿元,同比增长78.81%。 二、工业 工业拉动经济增长作用突出,综合经济效益持续攀升。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22亿元,同比增长51.44%,占“1小时经济圈”的比重接近13%;完成工业增加值111亿元,同比增长49.8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66%,拉动经济增长25.1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83亿元,同比增长43.76%,占全区利润总额的66.78%,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45%,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60.49千元/人,2007年工业总产值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49家,其中10亿元级的有3家,100亿元级的有1家,显现出我区企业所具有的生机与活力。同时生产综合能耗明显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为0.32吨标准煤/万元,远低于全市水平。 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实现产值377亿元,同比增长58.30%,占全区工业比重为72.22%。轿车产量达到25.6万辆,占全市整车产量的36.06%、轿车产量的61.80%。经开区已成为重庆汽车产业发展最快、布局最集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区域。摩托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实现产值58亿元,同比增长15.19%,占全区工业比重为11.26%,摩托车产量也达到112万量。汽摩产业作为我区的支柱产业积聚效应初显。 三、高新技术产业 企业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提升。2007年, 14户企业通过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我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8户,成为全市第二大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区。历年累计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7 个,火炬计划项目24 个,重点新产品135 个,技术创新项目153 个,全年共签定技术合同33项,技术交易金额4534万元,市名牌产品24个。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296亿元、高技术产品产值4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52%、85.04%,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56.38%、80.47%。全区拥有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达到10个、行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玛瑞丁博奥镁业研发的大型镁合金汽车零部件将填补重庆市场镁合金运用于汽车领域的空白;爱立信大厦的落成将成为爱立信全球采购集成基地和市场技术支持中心,有力的推动了经开区的产业升级和配套。 四、对外开放 招商引资强力推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共引进项目217个,完成招商引资合同投资总额10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8亿元,新引进外资项目21个,合同外资42982万美元,到位外资15886万美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534.33%、317.72%。一批企业实现较大幅度增资,合同投资总额增资额达25168万美元,合同外资增资额达14268万美元,投资总额上亿元的项目9个。全年内资实现691户企业新注册,注册资本总额达到139248万元。截止2007年底,全区有22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兴办的三资企业468家、内资企业2994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2家,1000万美元外资项目78个。 进出口总额保持较快增速。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14.93亿美元,同比增长33.08%。全区完成出口3.21亿美元,同比增长82.20%,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9.07%,拉动了全区经济增长12.73个百分点。全区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超过100家,其中出口上100万美元的企业29家。出口加工区获准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试点后,出口额迅速攀升,成为我区外贸经济新的亮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亿元,同比增长18.63%,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6.75个百分点,占“1小时经济圈”的比重接近10%,基础设施投资完成24.23亿元。全年新征土地8043亩,办结农转非人员3633人,住房安置3467人,累计发放补偿安置费用24791 万元,开工转非安置房50万平方米,竣工63万平方米。 行业投资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制造业投资在征地困难的条件下,仍然得到较快增长。工业投资完成24.45亿元,同比增长37.95%。扎实推进了“金系列”道路建设,今年建成通车7.3公里、贯通5.0公里,开工5.1公里,总通车里程达到37.7公里;园区道路开工17.03公里,建成通车14.91公里(其中北区13公里),北区累计通车里程达到83公里;海装风力发电、奥的斯等重点项目平场顺利推进,爱立信大厦建成,西部奥特莱斯商业广场即将投入营运。礼嘉A、F标准分区控规和经开园工业用地调整规划已经完成,城市三维仿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正常推进,出口加工区拓展区控规编制和礼嘉总部经济地块概念性城市设计按期启动。香港查氏、重庆建工、中冶赛迪等一批具有总部、研发中心、服务外包特点的企业落户经开区,礼嘉片区城市设计方案的启动,将对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起到良好作用。 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大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以山水园林城区创建为重点推进绿地行动,利用5000亩绿地与市园林局一道申报2009年中国世界花卉园林博览会,规划2000亩存量绿地建设国际公园、白云公园和坡地生态园,并准备利用自然地形条件较差的7100余亩荒坡地实施生态绿地景观造林工程。新增绿地面积21.7万平方米;建成保利生态公园和保利体育公园,建设面积共计140万平方米;启动了迎宾大道经开区段美化、亮化、绿化、净化整治改造工程。以空气质量改善为重点推进蓝天行动,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298天,比例为81.6%,提前20天实现市政府目标,提前6天完成管委会 “蓝天”任务。以截流干管建设为重点推进碧水行动,W4截流干管已接入唐家沱污水处理厂,汽车工业园区及管线沿途污水顺利进入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 W1管线已经启动并进入环评阶段,黄茅坪组团和礼嘉组团水环境质量将得到极大改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正式通过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工作进一步巩固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