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1来源:重庆市统计局 点击:
2005年,是经开区进入建设现代都市风貌展示区、提升产业竞争力新阶段的形象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年,更是不断奠定“再造一个重庆工业”基础和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年。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七次全委会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发展方针,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努力克服国家银根紧缩、土地征用及城市拆迁等宏观政策调整对开发建设带来的影响,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持续、协调、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2005年,在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全区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区实现总收入318.61亿元、地区生产总值73.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44%、27.70%,其中北区分别为146.26亿元、30.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95%、40.32%;实现预算内可支配财力12.49亿元,其中北区11.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2.08%、163.08%;入库税金22.62亿元,其中北区15.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50%、54.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9.00亿元,其中北区完成投资95.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0.64%、39.25%。增速仍居全市前列,在2004年国家级开发区投资环境评价中排名第13位。 一、工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骨干企业、支柱产业推动工业发展,支撑全区工业经济。2005年,全区工业实现总产值215.94亿元,增加值49.8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72%和18.64%,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到 99.72%,比上年增长4.1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23.65万元/人,增长18.92%。全年产值上千万元的工业企业61家,产值211.80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98.08%;实现利税上千万元的工业企业有22家,实现利税25亿元,占全区利税总额的63.29%,有5家企业进入重庆工业50强。作为我区支柱产业的汽摩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强有力地支撑着工业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汽车6.19万辆,摩托车47.26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142亿元,占全区工业比重66.0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11.72%;完成利税24亿元,占工业比重69.27 %,是工业经济的“晴雨表”。 二、高新技术产业 依靠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全区实有高新技术企业70户,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6个,火炬计划项目21个,重点新产品86个,技术创新项目73个。2005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产值155.27亿元,销售收入162.70亿元,税金总额13.60亿元,利润总额11.41亿元,分别占全区工业比重的71.91%、80.57%、70.53%和79.57%,比去年同期均有较大增长。全年共签定技术合同4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498万元。 三、对外开放 招商引资强力推进,经济外向度水平日益提高。2005年,面对投资体制改革、宏观调控政策和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日益加剧的多重压力,我们努力优化招商思路,着力打造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取得了新成效。全年新批准外资企业26户,合同投资总额3.47亿美元,平均投资规模1333万美元;合同外资1.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有4个,投资额1.44亿美元,占总数的79.12%;有12个外资项目扩大生产规模,增资总额 1.64亿美元,其中融科智地、长安伟世通、腾辉控股、伟联科技等企业增资数额分别高达9674万美元、3760万美元、452万美元、500万美元。内资企业559户,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11.18亿元。引进项目中合同投资总额在1千万元以上的49个,1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达62亿元。 一批项目顺利签约,一批项目取得了新进展。伟世通空调、和记黄埔、宝钢国际、招商局物流、雅马拓等世界500强和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区;宝钢国际、HV公司玻璃纤维项目、法国弗吉亚汽车内饰件项目、一胜百模具项目、海特环保、美联国际仓储等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7.2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6% ,其中出口总额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17%。出口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仍占主导地位,集体和私营出口企业不断壮大,分别占全区出口总额的61.33%、18.64%。一般贸易仍是主流,加工贸易快速增长,出口总额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0.52%和27.84%。 四、镇街经济 礼嘉镇、鸳鸯街道生产结构日趋合理、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05年实现总收入146.26亿元,实现利税20.13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7189万元,粮食总产量9276吨。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加速转移,城镇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全年新征土地6193亩,办结农转非人员住房安置6623人,安置转非人员1231人。开展农转非人员就业培训6683人,指导农转非人员4368人就业,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41元,同比增加了170元,农村人口城市化趋势日益显现。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05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64%,顺利实现年初目标。 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努力推进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强金系列道路和组团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征土地6193亩,通车道路27.48公里,其中金系列道路12.72公里;竣工标准厂房9.42万平方米、综合服务楼2.1万平方米、转非安置房46.13万平方米。一批功能性项目的建设工作正常推进。汽博中心一期、龙湖南湖郡体育公园、保利高尔夫北球场已经基本建成,金山国际商务中心一期年内完工,国际学校、重医附一院、儿童医院完成了选址、设计等前期工作。市政设施配套工程积极推进,完成A-26、C39、C40和出口加工区标准厂房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任务;完成F6开闭所、南山转非居住小区公用开闭所建设;完成大雅建材、和记黄浦、绿地东原和B17、19道路等项目用地范围内的水电管线拆迁、施工电源安装及万紫山变电站10条高压出线走廊报建和设计委托,其中6条高压出线的设计已基本完成。 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12亿元,同比增长92.01%,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1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完成24亿元,同比增长12.12%。投资完成额在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有6个,其中长安福特二期工程、力帆乘用车厂区一期工程、联伟汽车零部件厂区工程、福耀玻璃厂区工程共完成投资14亿元。投资完成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有11个,主要有可口可乐瓶装厂工程、大江东阳、卡福汽车零部件厂区建设等工程。房地产完成投资71亿元,同比增长109%。投资完成额在亿元以上的房地产投资项目达19个,房地产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已超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