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台州市黄岩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17来源:台州市黄岩区统计局 点击:
黄岩区统计局 2006年3月6日 2005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黄岩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期。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各项宏观调控措施,努力克服生产要素资源紧缺和五次强台风袭击等所带来的各种困难,全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两个社会”建设,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实现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2005年,全区国民经济保持健康较快增长。初步测算,2005年,按经济普查口径计算的全区实现生产总值达到121.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普查数据)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8亿元,下降6.0%;第二产业增加值66.11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长值47.75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7.4:53.8:38.8调整为6.5:54.3:39.2。全区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21130元,比上年增长12.9%(现价增长14.6%)。 二、农业 2005年,我区连续遭受“海棠”、“麦莎”、“泰利”、“卡努”、“龙王”等强台风灾害后,农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1.26亿元,商品产值8.29亿元,按现价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2.4%、4.4%;农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农业商品率达74.8%,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种植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化,粮食种植面积呈恢复性增长,粮经种植比继续上升。2005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为9902公顷,比上年增长3.9%,全年粮食总产量5.33万吨,比上年增长2.2%。全区非粮作物面积10793公顷,比上年减少4.2%,其中蔬菜、果用瓜、甘蔗、席草面积分别达8680公顷、492公顷、349公顷、73公顷,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0.5%、0.6%、34.3%、15.1%。粮食与非粮作物种植面积比由上年46:54调整为48:52,粮食作物种植比例上升了2个百分点。 林业生产继续朝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方向发展。2005年全区完成造林面积192公顷,比上年下降46.4%,其中经济林面积44公顷,防护林面积107公顷,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34.3%、63.7%;低产林改造82公顷,下降77.8%;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643公顷,下降1.7%。 畜牧业、渔业生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肉、禽、蛋、奶等主要畜产品市场供应充裕。全年肉类总产量9145吨,比上年下降4.6%,禽蛋产量3796吨,下降4.2%。全年生猪出栏8.86万头,比上年下降3.3%,年末生猪存栏7.52万头,下降6.2%;家禽存栏59.97万只,增长14.5%。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369吨,比上年下降29.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全年完成水利总投资1.46亿元,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土石方65万立方米。投资1.83亿元的长潭水库大坝加固工程按时竣工,永宁江治理二期工程完成年度投资4000万元,累计完成总投资额的88.6%,基本完成5000亩的宁溪联丰溪山区小流域农业生态工程和6000亩的宁溪中低产田改造两个国家级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0千公顷,比上年下降1.6%,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05万千瓦,基本与上年持平;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1361吨,下降1.5%;农村用电量53310万千瓦时,增长26.5%,农药使用量1360吨,下降0.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010吨,下降1.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宏伟目标,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1.8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9%。全区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已从上年526家增加到58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75.28亿元,比上年增长27.9%。重工业生产增长快于轻工业,重工业完成总产值65.72亿元,增长41.1%;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9.57亿元,增长21.0%,产业结构继续向重工业化方向发展,重工业比重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全区涵盖27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2个工业行业保持不同程度增长。八大主导行业呈现全面增长的良好态势,其中电器机械及器材、专用设备、化学、摩托车、塑料制造业等行业增势较强,分别增长40.5%、35.7%、28.6%、27.0%、25.0%。食品、医药及工艺品制造业等行业也保持一定增长,分别增长22.3%、11.3%和18.6%。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壮大,2005年全区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有32家,比上年增加7家,亿元工业企业产值增幅由上年31.0%上升到43.5%,对规模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0.8%。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2005年全区规模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9.84亿元,比上年增长28.5%;实现利税12.72亿元,增长35.3%,其中利润6.41亿元,增长54.8%,增幅同比提高了66.8个百分点,列入省考核的11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81.6分,比上年提高11分。 建筑业持续稳步发展,盈利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区53家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2.00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41亿元,增长34.1%。全年建筑施工面积780.2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92.02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1.3%和19.2%。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人均为12.87万元,比上年提高1.94万元,全年共实现利税2.06亿元,增长19.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温和扩大。2005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3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工业性投资继续看好,投资额达31.84亿元,增长18.5%。在全部限额以上项目投资中,园区建设项目投资14.19亿元,工业性投资21.37亿元,农村投资17.9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7%、31.0%和51.9%。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二、三产业仍是投资的重点。在全部投资项目中,第一产业投资为0;第二产业投资3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第三产业投资8.11亿元,比上年下降1.4%。在第二产业投资中,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8.10亿元,增长94.8%;通用设备制造投资1.54亿元,增长86.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投资2.80亿元,增长31.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投资2.10亿元,增长36.5%。在第三产业投资中,房地产投资2.69亿元,增长106.5%,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投资0.99亿元,增长54.7%,其余各行业的投资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分别下降80.4%和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