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淄博市淄川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9来源:淄博市淄川区统计局 点击: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69项,其中申报国家级计划4项。共有6个项目分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加强专利申请工作,专利申请342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多,有5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家被认定为国家级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使全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35家。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优化教育布局,合并调整相关学校,提高规模办学效益。统筹各类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区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19所、市级规范化学校64所。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生巩固率、初中生入学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率为93.1%。高考本专科录取人数达3496人。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1处,其中普通高中6处,普通初中26处,职业中专11处,小学76处,幼儿园96处。共有在校学生111652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 13098人,初中在校学生 31214人,职业中专在校学生11495人,小学在校学生39742人。 文化和广播事业繁荣发展。建成淄川区博物馆,组织举办元宵民间艺术进城表演、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颁奖盛典等文化活动,文化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共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站21座,卫星收转站6座,广播电台全年播出时间6千时,电视台全年播出时间13千时。 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参合率为88.96%,以村为单位覆盖率达100%。农村卫生基础建设得到加强,公共卫生整体推进,社区卫生稳步发展,爱国卫生深入开展。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9个,实有病床146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151人,其中执业医师694人,注册护士532 人。 各类体育运动深入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区连续两年作为唯一区县被市政府授予“振兴淄博体育突出贡献奖”,被省体育局授予全省健身球体育特色区。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面貌进一步改善。孝妇河景观改造工程、般阳河改造工程等城建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全年新建园林绿地59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47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2.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3%,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17%。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积极推进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全区共关停取缔各类污染企业108家;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109个;水污染治理项目149个;据批26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认真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全年共完成各类监测数据10200个。 十一、物价与人民生活 物价上涨较快。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0%,比上年上涨2.0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636元,比上年增加2245元,增长18.12%;人均消费性支出 10421元,增长15.26%。农民人均纯收入6786元,比上年增加835元,增长14.03%;人均消费支出4743元,增长17.04%。年末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4349元,增长19.85%。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所增加。 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 彩色电视机 116.67 台 电冰箱 95 台 家用电脑 30 台 洗衣机 100 台 摩托车 83.33 辆 空调器 103.33 台 移动电话 176.67 部 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 洗衣机 88 台 电冰箱 76 台 空调器 32 台 抽油烟机 54 台 摩托车 85 辆 电话机 90 部 移动电话 88 部 彩色电视机 97 台 十二、劳动保障与人口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全年新增参保人数超过10万人,全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5.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共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83亿元,增长24%。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822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0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28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8%。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全区出生人口6177人,出生率为9.17‰;死亡人口4318人,死亡率为6.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6‰。年末全区总户数为231062户,总人口为673706人,比上年增加791人。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