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淄博市淄川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9来源:淄博市淄川区统计局 点击:
文化和广播事业健康发展。《聊斋俚曲》和《孟姜女传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寨里古窑址和蒲松龄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组织举办第24届元宵民间艺术进城表演等文化活动,文化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广播电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区共有电视发射台和转播站21座,卫星收转站6座,广播电台全年播出时间5千时,电视台全年播出时间21千时。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推开,已推行的12个乡镇(开发区)农民参合率达88.8%。农村卫生工作进一步发展,完成了65处村卫生室规范化改造和部分乡镇卫生院改貌、改建工作。顺利完成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全力落实各项预防保健任务。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3个,实有病床1335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701人,其中执业医师671人,注册护士488人。 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群众体育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在省21届运动会上取得44.25枚金牌,位居各区县首位。我区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振兴淄博体育突出贡献奖”。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环境有较大改善。城建重点工程稳步推进,张博路桥地下通道改建工程竣工,柳泉广场投入使用,金天地、鸿泰大厦等工程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松龄西路、商城西街、西关大街等街道的升级改造,城市面貌变化明显。全年新建园林绿地155.11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2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2.1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3%,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4.28%。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大。积极推进碧水蓝天行动计划,全区共关停取缔各类污染企业326家,取缔燃煤锅炉42台,拆除闲置废弃烟囱15条,据批24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淄川含酚废水处理厂正式投入运行,孝妇河出境断面水质比去年有明显好转。认真做好环境监测工作,全年共完成各类监测数据8700个。 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全区34家重点耗能企业按节能单位产品耗能计算,实际节能量达到96000万吨标准煤。上述企业13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有12项同比下降,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物价与人民生活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0%,比上年上涨1.0%。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91元,比上年增加1863元,增长17.7%;人均消费性支出9042元,增长5.4%。农民人均纯收入5951元,比上年增加619元,增长11.6%;人均消费支出4052元,增长6.67%。年末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1926元,增长16.26%。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所增加。 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 彩色电视机 106.67台 电冰箱 93.33台 家用电脑 26.67台 洗衣机 103.33台 摩托车 96.67辆 空调器 90台 移动电话 143.33部 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 大型家具 262件 洗衣机 89台 电风扇 163台 电冰箱 75台 空调器 31台 抽油烟机 52台 摩托车 85辆 电话机 95部 移动电话 87部 彩色电视机 97台 组合音响 21台 十二、劳动保障与人口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日趋完善,全年共收缴各项社会保险费45478万元,各类参保人员达到11万人,共支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21925万元。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实现新增就业15461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1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322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全区出生人口6058人,出生率为9.0‰;死亡人口4544人,死亡率为6.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5‰。年末全区总户数为229968户,总人口为672915人,比上年减少603人。 注:1、本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和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