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淄博市淄川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9来源:淄博市淄川区统计局 点击:
炻质砖 平方米 24492004.00 17.15 陶质砖 平方米 56639057.00 6.91 卫生陶瓷 件 514375.00 2.43 日用陶瓷 万件 25334.21 24.42 耐火材料制品 吨 900116.00 45.80 钢材 吨 127544.00 54.60 铁合金 吨 180110.00 17.45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75.66亿元,比上年增长44.94%;实现利税54.79亿元,增长35.24%;实现利润34.19亿元,增长33.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9.62%。工业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全区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91亿元,其中过5000万元的项目30个。11项区级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4.87亿元,双凤核苷酸和酰氯项目、东华水泥余热电厂项目等8个项目竣工投产。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行业增长加快。全年共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值116.62亿元,比上年增长68.1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05%,比上年末提高1.47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区5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491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21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3.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按隶属关系分,区属投资3.97亿元,农村投资79.44亿元。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0.34亿元,增长9.68%;第二产业投资59.72亿元,增长1.82%,其中工业投资55.1亿元,增长2.23%,占全区投资的66.06%;第三产业投资23.35亿元,增长78.7%。房地产开发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单位自建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达22.38亿元,增长72.59%;竣工房屋面积16.5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6.47亿元,增长63.43%。 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企业41家,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9.39亿元,比上年增长17.75%;完成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76.33万平方米,增长63.66%。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公路货运量达1837万吨,比上年下降3.87%,货运周转量77120万吨公里,增长1.23%;公路客运量1365万人次,增长10.89%,客运周转量61940万人公里,增长10.45%。完成张博路淄川段路面以及59条120公里乡村道路改造工程,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96公里。 邮电通信业较快增长。全区邮政业务总收入3247.59万元,比上年增长11.46%;电信业务总收入1.13亿元,增长13%。全区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25万门,电话总户数达25.2万户,主线普及率为28线/百人。信息网络发展迅速,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6%。其中,批发贸易业完成43.1亿元,增长17.62%;零售企业完成21.9亿元,增长11.03%;住宿餐饮业完成12亿元,增长16.5%;其他完成2.2亿元,增长17.88%。从经济类型看,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完成52.7亿元,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6.6%;集体经济零售额完成0.5亿元,增长17.4%;其它经济零售额完成25.9亿元,增长39.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32.7%。 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区注册登记的商品交易市场65处,其中过亿元的市场4处。服装城、建材城双双跨入全省十强市场,服装城完成交易额93.7亿元,建材城完成交易额88亿元,分别增长16.8%和3.5%。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发展迅速,国美、麦当劳等一批知名连锁企业相继落户。 旅游业加快发展。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1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2亿元。成功举办了聊斋城中国(淄博)聊斋民间艺术灯会等活动,充分活跃了旅游市场。 七、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增长。全区共完成出口总值70439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3%;实现出口创汇37461万美元,增长16.5%。全区有75家企业实现出口创汇,其中三资企业实现出口创汇26305万美元,增长20.3%;自营进出口企业实现出口创汇11156万美元,增长12.2%。全区现有获得进出口权的企业196家。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区共引进各类外来投资项目242个,实际到位外来资金52亿元。其中市外境内资金完成19.8亿元,境外资金完成1563万美元。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2730万元,比上年增长25.24%,其中增值税18238万元,增长35.7%;地方财政支出89119万元,增长28.0%。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区各项存款余额达161.12亿元,比年初增加8.91亿元,比上年增长5.8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7.65亿元,比年初增加14.8亿元,增长15.95%;各项银行贷款余额70.88亿元,比年初增加0.09亿元,增长0.21%。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61项,其中申报国家级火炬计划3项,星火计划2项。共有13项科技成果通过省、市级鉴定。各有2个项目分获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加强专利申请工作,专利申请251件,比去年增长71%。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增多,有5家企业被认定为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使全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30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区已拥有6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7家企业分站。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统筹各类教育发展,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区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17所、市级规范化学校69所,65%以上的中小学跨入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行列。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生巩固率、初中生入学率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率为91.73%。高考创历史最高水平,本科录取人数达2324人,比上年同期增长65%。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32处,其中普通高中2处,普通初中33处,职业中专10处,小学77处,幼儿园104处。共有在校学生111841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4093人,初中在校学生30283人,职业中专在校学生10289人,小学在校学生4112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