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青岛市平度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2来源:青岛市平度市统计局 点击:
教育事业。年末全市共有学校276所,教职工达14153人,在校生17.08万人。其中,高中8所,在校生2.31万人,减少1510人;初中47所,在校生3.92万人,减少3308人;小学204所,在校生9.32万人,减少524人;职业学校7所,在校生1.5万人,减少243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达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 45 处,其中影剧院 2 0处,文化馆1处,科技文化中心30处,博物馆1 处,图书馆 31 (含乡镇图书室)处。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各类艺术团体演出,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并顺利通过了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复评。 卫生事业。2007年,29个镇(街道、开发区)的村级卫生室推行了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建立了防保站,全市有1060177名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49%,全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共有医疗机构44处,其中公立医院、卫生院32处,民营医院6处,厂企学校卫生室108处,村级一体化卫生所710处。各类医疗机构拥有医疗床位2477张,卫生技术人员2779人,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1082人,占38.93%。 体育事业。在全市开展了多次群众性体育活动,向青岛市以上体育部门输送体育后备人才46名,培养出16名国家二级运动员。先后荣获了青岛市政府颁发的“青岛市体育大会优秀组织奖”、“青岛市群体工作先进单位”、“青岛市国民体质监测先进单位”、“青岛市先进体育社团”等荣誉称号。 十一、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乡建设成绩显著。在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基础上,完成专业规划3项、旧村改造等详细规划6项,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实施了杭州路南段、北京路、锦州路南段、南京路东段翻建等道路修建工程;完成了天津路东侧、柳州路(青岛路—泽河)、青岛路(锦州路—柳州路西)、东外环路等城市防汛排水工程;完成了郑州路、常州路、苏州路、杭州路、南京路、天津路、三城路、现河两岸以及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亮化工程;完成了现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现河公园和荷花湾区域综合改造工程。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步伐,市区新增绿化面积113.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2%。全市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2项工程获“青岛杯”奖,3项工程被评为青岛市优质结构工程。 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完成21个镇的总体规划、专业规划编制,对600余个村庄规划进行了调整,村庄建设规划达到33%,示范村规划完成56%。全年完成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7.55亿元,新增建筑面积83.19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增加0.71平方公里,小城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45%,青岛市重点镇达到85%。南村、灰埠、蓼兰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同和被列为青岛市卫星镇,南村镇姜家埠、张戈庄镇尚河头、大泽山镇尹家村被评为青岛市小康示范村。 环境进一步改善。以开展“三城联创”和“四大环境工程”为主线,实施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清理整顿违法排污企业、燃煤锅炉淘汰和餐饮业治理整顿等专项治理活动,城市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2007年度大气环境质量中PM10年平均值达到0.05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平均值达到0.02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值达到0.014毫克/立方米。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认证点位)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达到53.7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达到66.9分贝。工业企业废水、二氧化硫、烟尘、粉尘排放达标率均达到10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100%。 十二、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86‰,比上年高0.35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41‰,比上年低0.4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5‰。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为1365297人。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1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为96.19%。全市养老保险参加统筹人数净增6707人,参加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有10.5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了大额医疗互补制度。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社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4839元,增长14.6%;其中城镇以上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9654元,增长1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0元,增长18.2%。农民人均纯收入7145.8元,增长14.3%。 注: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全市生产总值为初步测算数。(2006年生产总值初步核实数为305.3亿元) 2.公报中的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 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