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青岛市平度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2来源:青岛市平度市统计局 点击:
平度市统计局 2006年3月2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争先,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城乡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测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86.85亿元,可比增长19.3%,其中一产完成增加值44.75亿元,二产完成增加值154.13亿元,三产完成增加值87.97亿元,分别增长3.4%、25.9%、18.1%,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5.6:53.7:30.7,一产下降3个百分点,二产上升5.7个百分点,三产下降2.7个百分点。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国有、集体经济占比重8.1%,外商投资经济占40.7%,个体私营、股份制经济占51.2%。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零售额的比重为74.7%。个体私营经济缴纳税金3.4亿元,增长30.2%。 二、农业 在国家一系列扶农政策及市场导向的双重作用下,全市农业生产保持了良好势头,结构调整继续优化。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林业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畜牧业生产跃上新台阶,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3亿元,增长12.9%。 农业生产保持良好势头。在国家“三补贴”政策支持下,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保护。粮食生产质量不断得以提升,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比重在60%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31.4万吨,增长44%,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面积5.13万亩,总产量达到3748吨。花生面积达到49.79万亩,总产量达到17.5万吨,分别减少20.1%、16.2%。蔬菜面积及总产下降,但蔬菜区域化种植更加突出,蔬菜面积68.91万亩,比上年减少7.7万亩,减幅为10.1%;总产量203.3万吨,减少9.7%。以大沽河沿岸为主产区的蔬菜面积及产量占全市比重分别较上年提高3.1和2.4个百分点。水果产量实现新突破。全市水果总产量达到23.8万吨,增长0.6%。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2005年(万吨)比上年+-% 粮食总产量131.448.9 其中:夏粮62.155.2 秋粮69.3636.8 棉花0.4-41.6 花生17.5-16.2 蔬菜(不含果用瓜)203.3-9.7 水果23.80.6 林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市林业生产以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绿色通道、成片造林、农田林网、林业育苗、村庄绿化为重点,累计完成新造林面积5.1万亩。新建、改建和完善农田林网13.1万亩;完成新育苗1.19万亩。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00.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55%,比上年提高1.23个百分点。 畜牧业生产稳定推进。通过建设规范化养殖小区、养殖村,推进产业化经营等措施,开始逐步实现畜牧业生产由以往注重量的提高到质的转变。 主要畜产品产量如下: 2005年比上年+-% 肉类总产量27.7万吨-7 禽蛋产量6.8万吨-2.6 奶类产量3.6万吨72.3 大牲畜年末存栏16万头-31.9 生猪年末存栏45万头-1.4 家禽年末存养1726万只-26.3 渔业生产突破万吨大关。水产品总产量13020吨,增长24%。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49.32万千瓦,增长4.5%。农用拖拉机4.5万台,减少13.2%;农用机动三轮车79712辆,增长10.2%;农用汽车2712辆,增长8.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4.8千公顷。农村用电量达到93606万千瓦时,增长19.6%。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工业生产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保持了较高的运行水平。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449亿元,增长4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344.3亿元,增长62.3%。从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股份制、外资企业生产效益继续保持全面增长的好势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如下: 2005年比上年+-% 发电量8601.4万千瓦时-1.8 黄金3549.7千克0.4 饲料39.7万吨65.4 合成氨112011吨10.3 化肥(折纯)75996吨-0.6 石墨445829吨36.6 轮胎704.4万条68 铅笔40215万支41.6 水泥35.99万吨12.7 饮料酒109400千升17 其中:啤酒103750千升14.5 规模以上工业运行质量全面提升。全市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22.1亿元,增长5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322.1亿元,增长70.1%;全市工业实现利税68.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50.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衔接状况较好,全年产销率为96.3%。 旗舰企业、骨干企业、五大产业集群企业的发展进一步为全市工业经济注入了活力。旗舰企业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完成工业总产值8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5.4%;骨干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6.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5.5%;五大产业集群的集群效应进一步突出,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4家,完成工业总产值20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0.8%。 建筑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8.9%。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32.5亿元,增长50%。其中规模以上(投资50万元以上)投资达到118.5亿元,增长54.1%。在规模以上投资中:一产完成2.26亿元,增长4.2%;二产完成91.7亿元,增长77.1%;三产完成24.52亿元,与上年持平。房地产开发投资5.24亿元。全市实际完成投资过3000万元的项目达到78个,累计完成投资39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32.9%,有力地拉动了全市投资增长。 全市商品房屋竣工面积396319平方米;销售商品房屋建筑面积265888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额3.6亿元,平均房价超过1350元。 五、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道路交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165.8公里,增长10.2%,柏油公路里程达到1042.8公里,柏油公路覆盖密度达到32.94公里/百平方公里。大莱龙铁路全线贯通,改变了平度没有铁路的历史,同三、潍莱、威乌、滨海、即平五条高速公路将纵横平度东西南北。交通条件的进一步优化,为全市经济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公路运输工具拥有量继续增多,公共交通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公共交通车辆达到184辆,各类线路班车499辆,客运出租车营运车辆达到134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