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济南市济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4来源:济南市济阳县统计局 点击: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全县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经初步测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1.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78%。第一产业增加值23.31亿元,增长7.23%;第二产业增加值55.18亿元,增长25.33%,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9.16亿元,增长28.2%,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23.18亿元,增长13.01%。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9005元,增长19.47%,按现价汇率折算为2433美元。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32026亿元,同比增长25.01%;各项税收完成6.32亿元,同比增长29.51%。税收占GDP比重达到6.21%。 经济结构继续得到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末的25:51.2:23.8,变化为22.9:54.3:22.8。第二产业比重上升3.16个百分点。非公有经济实现新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62.07亿元,增长18.23%,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1.1%;全年新增(工商注册)私营企业296家,总量达到1217家;个体工商户增加0.3万户,总数超过1万户;非公有经济实现税收1.16亿元,增长35.4%。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60.6%,提高2.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7.5%,提高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比重24.9%,提高0.21个百分点。 就业状况进一步好转。年末全县从业人员36.04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16%。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9.69万人,与去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2.29万人,增长9.1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14.06万人,增长3.08%。 二、农 业 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2568公顷,比上年增长1%,其中,粮食72042公顷,增长-0.74%;蔬菜32904公顷,增长3.72%;油料4017公顷,增长-6.1%;棉花5446公顷,增长14.1%。 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粮食总产47.33万吨,为近五年最高。粮食单产达到6570公斤/公顷,蔬菜总产量突破169万吨,肉、奶产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2005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47.332.97 棉花 万吨0.6415.19 油料 万吨1.96-0.98 水果 万吨5.67-4.42 蔬菜 万吨169.063.73 肉类 万吨6.293.94 禽蛋 万吨5.11-6.0 奶类 万吨1.688.8 水产品产量 万吨0.774.05 大牲畜存栏 万头36.52-8.43 猪存栏 万头36.7-5.0 羊存栏 万只24.3-6.0 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9.2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72%。其中:农用排灌机械动力24.97万千瓦,减少2.4%;农用拖拉机和拖拉机田间作业配套机械拥有量分别为1.36万台、1.66万台。农用运输车2.35万辆,其中,三轮运输车2.21万辆。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为71.58千公顷、65.2千公顷、43.76千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36.86%、2.63%和0.95 %。全县有效灌溉面积49.66千公顷,增长0.98%。 三、工 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49.16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43.88亿元,增长37.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7.16亿元,增长39.71%;实现利润10.68亿元,增长41.17%。 “2133”工程进展顺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51.65亿元,比上年增长43.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66家,净增31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60家,增加17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 服装万件496.953.1 纱 吨22308-44.65 布 万米 932-33.43 化学纤维 吨2690-23.01 配、混合饲料 吨5976061.03 饮料酒 千升1352653.36 染料 吨88461106.82 颜料 吨6928.38 塑料制品 吨70398.628.76 轻革万平方米112.36-3.06 骨干行业和大型企业支撑作用显著。2006年,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医药化工四大骨干行业合计实现销售收入77.6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51.2 %;利润、利税总额均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以上。全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60 家,共实现销售收入104.55 亿元,增长30.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9.8%上升至68.94%。 建筑业平稳增长。全县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02亿元,比上年增长6.2%。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25家,从业人员1.14万人,比上年增长31.03%;实现产值9.24亿元,增长33.1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0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4.28万平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4.13%、108.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全年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6亿元,较去年增长26%,其中:城镇及以上单位投资47.4亿元,增长44.9%;农村投资11.6亿元,增长-4.5%;房地产投资2.6亿元,增长87.2%。 投资结构调整得到优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整政策,加强投资规模控制,科学规划投资方向,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第一产业完成7.9亿元,增长46.3%;第二产业完成36.9亿元,增长11%(其中,工业35.4亿元,增长30.6%);第三产业完成16.8亿元,增长64.1%。 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为构筑省城“北跨”平台,全县把2006年定为“重点建设年”,全年施工项目257个,其中,本年新开工232个,本年完成投资55.0亿元。年初共安排45个重点项目和19个重点基础设施工程,如国道220线拓宽改造以及美化、亮化工程,省道248、249和济太路改造工程,济太路工程,济南黄河三桥工程,济阳黄河大桥工程,新阳煤矿等一批大型投资项目等,全年累计开工基础设施项目26个,竣工23个,当年完成投资8.25亿元,是我县政府投入最多、基础设施变化最大、市政工程完善最快的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