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成都市双流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4来源:成都市双流县统计局 点击:
2004年,我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双流奋斗目标,强力推进“三个集中”,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强化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国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县域经济总量继续扩大,结构逐步改善,效益不断提高,活力明显增强。 一、综合 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经济增长呈加速发展之势。2004年,我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统揽,继续加大工业园区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优化投资软硬环境,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县域经济市场活力逐步迸发,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推动全县经济呈加速发展之势,创近几年我县经济增长新高,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加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6.21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92.97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4.27亿元,增长13.6%。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促进了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上升到全国第45位,连续第九年荣登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十强县”榜首。 经济结构在发展中优化。2004年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9.3:53.6:37.1,与上年相比,一产业下降0.3个百分点,三产业下降0.5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0.8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93.21亿元,增长2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3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60.94亿元,增长27.4%;第三产业增加值28.94亿元,增长19.9%。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7%,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当前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还不够;工业集中区的聚集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项目投资强度和回报率不高;农民增收的基础还较弱;“紧运行”下企业生产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较多等。 二、农业 2004年,全县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大力实施农产品营销战略行动计划,精品水果、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油和特色畜牧养殖格局基本形成。全县粮食生产呈恢复性增长,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农业投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04年财政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达9119万元,较上年增加1290万元,增长16.5%,有力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8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76%。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中央1号文件,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以及农产品价格上升等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73.17万亩,较上年增加7.3万亩,增长11.1%,其中水稻增加0.35万亩。粮食总产达28.6万吨,较上年增加2.75万吨,增长10.6%。蔬菜总产达41.6万吨(洋芋归为粮食),同口径比增长3.1%。水果总产达18.5万吨,增长7.6%。种植业喜获丰收的同时,畜牧业也不甘示弱。其中生猪出栏64万头,增长2.3%,家禽出栏2910万只,增长1.8%,麻羊出栏16.86万只,增长4.0%,家兔出栏357万只,增长14.4%。全年奶产品达9582吨,禽蛋7391吨,分别增长47.8%、2.1%。畜牧业在注重规模养殖的同时,加大了品种改良的力度,优质率达80%以上。 200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1.38亿元,增长8.8%,实现农业增加值16.21亿元,增长7.6%,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拉动GDP增长0.67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的加快发展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2004年我县按照“一体两翼六支撑”的布局,强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全力打造新型工业发展平台,强化工业项目的招大引强,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大力培养主导产业,工业发展后劲增强,活力明显,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贡献突出。全年共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76.14亿元,同比增长17.1%,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46%,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9个百分点。 规模企业增速加快,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9亿元,同比增长22.3%,增速较去年快1.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呈明显的加速之势。轻重工业比重达46.2:53.8,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63亿元,同比增长25.5%;重工业完成62.57亿元,同比增长26.6%。从分所有制经济看,股份制经济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全年股份制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1.7亿元,同比增长25.6%。随着工业生产的强劲发展,工业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通过向园区集中,抓大放小,我县工业企业规模得到迅速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3.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6%,工业园区入住率达80%以上。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5.09亿元,同比增长21.8%。利润总额达5.23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盈利企业实现利润6.32亿元,利税总额达9.14亿元,同比增长21.3%。产销状况良好,工业产品销售率98.3%。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达158%,较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9.7%,成本费用利润率5.4%,劳动生产率105473元/人。 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明显。五大支柱产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76.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5.6%,实现工业增加值30.7亿元,同比增长26.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达77.6%,拉动全县工业增长9.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04亿元,利税总额5.8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8.1%和63.9%;生物制药、电子电器发展强劲,增速分别高达25.9%和26.9%。增长04地支持 建筑业发展势头较好。受基建和房地产的拉动,我县建筑业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6.84亿元,增长19.0%。年末拥有三级以上建筑安装企业61户,较上年增加3户,其中一级建筑安装企业4户,建筑企业实力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有所增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增幅回落呈现稳定。年初受投资需求旺盛刺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速度保持高速发展。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清理建设用地和一些盲目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的限制,投资逐步回落,并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49亿元,同比增长28.2%。随着我县“三个集中”的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成仁路改造、东山快速通道、双流新城骨架的完工等基本建设投资达38.14亿元,同比增长24.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6.5%;工业在抓生产强规模的同时,注重技术和设备的更新,工业技改投资达8.52亿元,同比增长41.8%;房地产开发受住房消费热点刺激,发展较好,投资规模达14.17亿元,同比增长7.2%,房屋施工面积达108.1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达22.39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