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徐州市沛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16来源:徐州市沛县统计局 点击:
2002年是我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围绕富民强县、建设“三区两带”,实施“三民”工程,坚持改革创新,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实施外向带动和个私拉动,全县经济持续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成绩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在较高平台上持续快速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0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1.37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25.27亿元,增长12.3%。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运行保持稳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28.7:38.8:32.5调整为27.2:40.3:32.5。 经济效益明显提高。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再创新高,呈现快速增长。全年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2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6.7%;两项资金占用2.88亿元,下降10.9%,实现利税1.55亿元。增长16.5%;其中利润0.53亿元,增长23.7%。全年亏损企业亏损总额614万元,比上年增长181.7%。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到2002年底,全县93家县属工业企业已改制91家,80%以上国有集体资本从企业退出。全县128家镇办、576家村办集体企业除3家较大的外,全部改制为私营个体企业。投资主体进一步多元化,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农村税费改革扎实推进,各项配套措施基本落实到位,农民人均合同内外减负70.12元,减幅45.9%,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顺利,行政审批事项由786项减少到283项,城镇医药卫生体制,医疗保险制度等改革稳步推步。外向型经济全方位扩大开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私营个私经济持续发展。年末城乡私营个体私营工商户达到1.47户,从业人员3.12万人。私营企业903户,从业人员1.82万人。注册资本3.57亿元。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企业运营质量不高,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仍然不足,经济开放度偏低,镇级财政较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和部分农民生活还比较困难等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粮食种植面积调减,棉、油、蔬菜、瓜果种植面积扩大。全年粮食种植调减1530公顷,棉花、油料面积分别增加150公顷和600公顷;蔬菜面积增加154公顷。粮食比例为45:55,多种经营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87.78%,比上年提高4个进分点,优质、特种植和养殖农产品比重上升,蔬菜、林果、畜牧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初步建成优质稻米,特种蔬菜、优质果油等10大生产基地。 建立了8个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区。年底,全县已建成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104家,农产品的就地转化率不断提高,现代农业培育成绩显著。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粮食产量45.22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夏粮产量18.93万吨,下降3.9%;秋粮产量26.29万吨,增长6.3%。全年棉花产量4850吨,比上年增长3.2%,油料产量16.02吨,增长10.1%。蔬菜、林果在品种结构调整优化中继续呈现较快增长。蔬菜总产量达177.58万吨,增长3.2%。水果产量10万吨,与上年持平。 林牧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林牧渔业增产值达5.4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5.7%。年末造林面积652公顷,比上年增加423公顷。畜牧水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全年肉类总产量6.99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奶类产量6480吨,增长1.8倍;禽蛋产量7.32万吨,减少1.0%;水产品产量2.1万吨,与上年持平,蚕茧产量80万吨,减少20%。 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物质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农业机构总动力71.5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4%。农用排灌机械总动力1.63万千瓦,增长6.4%。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193台,增长2.8%;小型拖拉机19549台,增长4.0%,日光温室面积1032万平方米。全年农用量1.86亿千瓦小时,增长0.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27.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10亿元,增长15.7%。国有控股工业完成增加值0.73亿元,集体工业完成增加值1.33亿,农村工业增加值4.94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1.25亿元;轻工业增加值3.61亿元,重工业增加3.49亿元。产销衔接状况较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6%,比上提提高0.6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结构步伐加快。基本形成机电、电力、纺织、食品、化工等支柱行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框架,规模企业支撑作用明显,技术创新工作得到加强。与上年相比,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配混饲料增长16.97%,白酒增长83.96%,啤酒增长51.03%;小麦粉下降7.48%,纱增长165.07%,服装增长9.95%,塑料制品增长53.31%,成品钢材增长65.42%,泵减少13.3%,发电量增长74.23%,空调机生产量达到11012台。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建筑业增加值达到3.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6亿元,增长25.8%;更新改造投资2.3亿元,增长15.2%;房地产投资2.0亿元,下降6.9%,建成一批项目。新增一批生产能力,城乡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投资结构不断改善,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沛县中学新校工程、国家粮食储备库、8个居民小区、坑口环保热电3#锅炉及热网拓展工程等进展顺利。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全社会客运量512万人,增长2.6%;货运量602万吨,增长6.2%。 邮电通信业保持快速发展。但全年完成增加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年末局用交换机容量16万门,电话机用户10.1万吨。移动电话4.5万户,新增0.9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