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徐州市丰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16来源:徐州市丰县统计局 点击:
2007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突出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三大重点,强化目标管理,落实关键措施,全县经济继续保持较好较快发展,首次进入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一、综合经济 经济协调健康发展。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79.8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2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31.64亿元,同比增长21.5%;第三产业25.89亿元,同比增长16.7%。人均GDP786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18.6%。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稳步提速。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30.4:37.9:31.7调整为28.0:39.6:32.4,第二、三产业比重提高2.3个百分点。城市化率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达28.1%,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07年末,全县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民营经济单位数共14045户,其中民营企业3134户,同比增长15.7%;个体经营户10911户,下降4.4%。总注册资本金278150万元,其中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259792万元,增长48.6%;个体经营户注册资本金18358万元,增长4.9%。电动三轮车产业发展迅速,生产能力不断扩大,新日、速派奇、凤凰集团等知名企业纷纷来丰投资。2007年累计完成民营经济税收总额4.36亿元,同比增长53.4%,占全部税收的80.9%。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2007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98亿元(新口径,不包括基金),比上年增长42.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5%;中央收入2.48亿元,同比增长34.1%。基金收入1.79亿元,增长177.3%。全年一般预算支出11.56亿元,比上年增长38.7%。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更加突出关注科教与民生:全年教育支出2.52亿元,增长23.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9亿元,增长53.8%;文体支出0.10亿元,增长26.8%;科学技术支出0.14亿元,增长286.6%;环境保护支出0.09亿元,增长149.6%。 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加快。按照省小康体系各指标完成程度看,2007年全县全面小康总体完成程度达到76.4%。从构成的四个方面看,生态环境方面实现程度最好,达到92.3%;其次为社会发展方面,实现程度86.9%;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实现程度分别为73.5%和59.0%。从25个指标看,共有11项指标提前达到小康目标值,比上年增加3项。已经达到小康标准的11项指标是: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行政村通灰黑公路(或航道)比重、城镇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森林覆盖率。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种植业稳定发展。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倾心关注“三农”工作,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全年粮食产量40.03万吨,棉花产量1.60万吨,油料产量0.68万吨,蔬菜产量84.54万吨,果品产量59.78万吨;累计实现农业种植业产值31.68亿元,同比增长3.8%。 牧业生产发展迅猛。畜牧业克服疫情影响,呈现迅猛发展势头,2007年共实现牧业产值9.90亿元,同比增长44.8%。生猪和羊的饲养量分别达到63.18万头、94.21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70.0%、17.9%。家禽养殖跳跃式发展,年末规模养殖家禽2549.8万羽,是上年的4.6倍。特种养殖发展迅速,年末种鸭存栏量达50万只,成为全国樱桃谷种鸭养殖第一县。全年实现肉类总产量12.85万吨,是上年的3倍;禽蛋产量3.39万吨,增长51.3%。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14个镇村布局规划和18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村庄整治规划,全面启动244个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实施农村道路通达工程、完成首王路等农村道路建设120公里。农业投入进一步增加,农业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2.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36台,小型拖拉机12460台,联合收割机1029台,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1.59万吨,农药施用量2764吨,农村用电量1.63亿千瓦小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24.11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5%,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发展到159家,新增列统企业25家,完成总产值56.60亿元,增长37.5%;增加值14.49亿元,增长27.9%。全县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80.3%。 重点行业增长加快。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作为我县主导产业之一的木材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0.31亿元,同比增长17.7%;金属制造业总产值5.93亿元,增长128.1%;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3.42亿元,增长8.9%;纺织业总产值3.15亿元,增长23.1%,农副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67亿元,增长15.6%。 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9.44亿元,同比增长35.3%;实现利税3.62亿元,增长32.1%,其中利润1.89亿元,增长59.7%。木材加工、纺织、铸造、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行业对规模工业利润贡献突出,实现利润0.9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50%。亏损企业5家,亏损面为3.1%。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县建筑业实现产值32.44亿元,实现增加值7.53亿元,增长22.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96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60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5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全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50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规模以上项目投资完成36.87亿元,同比增长35.8%。在城市扩容的强势带动下,作为热点之一的房地产业2007年共完成投资5.72亿元,增长幅度达79.9%。 工业投入力度继续加大。随着工业强县的步伐不断加快,工业投资的总量和增长速度大幅增长,2007年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项目投资27.61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8.4%,占比比上年提高5.4个百分点。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0个,李堂煤矿完成投资3.4亿元,投资3.5亿元的天虹银丰搬迁项目开工建设,银龙电力电缆四期工程、胜海年产2万件铸造件、新宝丽年产15万平方米防火板等8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投资11亿元的50万吨联碱、总投资25亿元的煤盐一体化开发等项目有序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