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南通市如东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6来源:南通市如东县统计局 点击:
如东县统计局 2008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和各种挑战,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09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41.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88.0亿元,比上年增长15.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669元,比上年增长15%,增加5315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53.6:33.5,二、三产业占比继续提升,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0.09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12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六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一、 农 业 农村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4.0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9 %,其中农业产值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牧业产值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渔业产值2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中,粮食86.2万吨,棉花2.1万吨,油料总产5.0万吨,生猪出栏75.2万头,羊出栏16.8万只,家禽出栏2542万羽,蚕茧产量5395吨,水产品总量26万吨。 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项目农业层次进一步提升。全年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农业科技项目47项,其中市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40项,国家级项目4项;获市、厅级三等奖以上科技成果项目5项次;新增认证“三品”8个,其中无公害产品1个,绿色食品4个,有机食品3个;新增农业地方标准2个,其中省标1个,市标1个;新增标准化示范区16个,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县级标准化示范区14个,示范面积达16万亩;全县新建高效规模农业园区44个,其中种植园区17个,养殖园区27个;全年亩产出3000元以上的高效农田达48.41万亩;围绕道路绿化、河道绿化、成片经济林和四旁绿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县新造成片林合格面积8.5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为了改善农业灌溉用水和群众生活用水水源水质,全县共疏浚整治河道810条(段),1620公里,土方1670万方;全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2个,产业化经营项目1个,滩涂开发项目1个;修建电灌站14座,新建机耕桥12座,方涵1座,路下涵57座,节制闸9座,开挖疏浚沟渠32公里,新建防渗渠道15.4公里,埋设UPVC管道9.45公里,暗渠1.4公里,配置移动式喷灌3套,架设输变电线路3公里,安装变压器4台,新筑机耕路54.16公里,新建仓库240平方米,新建晒场1000平方米,造林1200亩。顺利完成掘苴新闸下迁,5月22日开闸放水;东安新闸围堤合拢,工程全长10.53公里,匡围面积3.02万亩,总投资2亿元,东安新闸工程获得可研报告批复,总投资7432万元。2008年度滩涂开发垦区配套项目苴镇沿海滩涂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机总动力74.6万千瓦。拥有拖拉机9304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292台,小型拖拉机9012台;机动插秧机2065台;联合收割机1304台;全县水稻种植机械化87.2%。 二、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0.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30.8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实现产品销售收入521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实现利税42.28亿元,比上年增长39.8%,其中利润27.31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248.27%,同比提高35.7个百分点。年末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214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总数123家。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服装9378万件,比上年增长6.9 %;食用植物油7.09万吨,比上年下降9 %;配混合饲料29.14万吨,比上年增长13.48%;纱8.63万吨,比上年增长12.02%;丝1668吨,比上年下降0.6%;化学农药原药17612吨,比上年增长110.5%;合成氨3.4万吨,比上年下降9.93%。 社会用电量增长放缓。2008年全县全社会用电22.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7%,其中工业用电17.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0%;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3%。全县电力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2.08亿元,重点实施了110kV西郊变扩建工程、110kV化工园区输变电工程、110kV治港变增容工程、35kV河口变增容工程、35kV石甸变增容工程等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0.48亿元,比上年增长6.8%;完成施工产值130亿元,比上年增长23%;从业人数6.5万人;全县建筑系统申报专利10项,获得省级工法14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省科技成果奖2项。全县共有建筑业资质企业101家,其中特级2家、一级3家、二级23家、三级54家,劳务企业19家,建筑产值超亿元11家,超25亿元2家;五建、顺通列省建筑业30强企业。年内获“鲁班奖”工程1项,获省科技应用示范工程4项,省级以上奖项8项,市优工程奖15项,省级文明工地8项,市级文明工地16项,县级文明工地28项。 三、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势头依然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7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在投资完成额中,全部工业投入145.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规模工业投入126.37亿元,比上年增长28.0%。全年共实施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项目500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338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68个。千万元以上竣工工业项目205个,竣工率达60.65%。服务业投入增势强劲,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9.34亿元,比上年增长38%,当年竣工房屋面积13.8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2.08万平方米。 四、 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运输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全年累计工程建设投入资金超9亿元,13个续建工程全面达成序时目标,正大桥、卫海桥、兵豫公路、饮泉支线、曹五公路、沿海高速东陈连接线、靖双线、河袁线、关栟线、洋口大道等十个项目全面完工。洋口闸至南渔路、环东路等施工任务如期完成。S334线如东西段扩建工程已完成66%水稳碎石摊铺,50%沥青混凝土面层摊铺,8%沥青混凝土上面层摊铺,全线桥梁基本完工,完成投资近5亿元;沿海高速白蒲连接线已完成12%灰土基层;长掘线工程已有8.7公里路段12%石灰土底基层已完成,准备二灰碎石摊铺。S225改造、苴东线项目施工准备就绪,征拆工作有序开展,7个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农村公路建成376公里,县乡道(含镇级)危桥改造已完成45座。农村公路管护工作已逐步走向正规化,“双达标”整治全部通过县初验收。农村客运网络不断优化。今年开通了掘港至洋口港的“港城专线”,完成了双甸、洋口两个农村客运站的选址及土地征用前期工作和22个农村候车亭的选址设计,兵房客运站改造已进场施工。运输服务能力再度提升。全年公路完成客运量392.7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2亿人公里,完成货运量511.83万吨,货运周转量5.6亿吨公里。客运班车和旅游客车的中高级车比例达71%,长途和公共班车全部安装GPS全球定位系统;新增厢式、重型等专用货车327辆,全县专用货车比例上升到41.93%,比上年增长了8.1%。春运、清明、“五一”、端午、“十一”共安全运送旅客73.24万人次,圆满完成节日旅客运输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