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南通市如东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6来源:南通市如东县统计局 点击:
如东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突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主题,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0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9%;第三产业增加值5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295元,比上年增长15.5%。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7.2:49.6:33.2,二、三产业占比继续提升,经济结构日趋合理。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55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6亿元,比上年增长38.4%。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四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一、农业 农业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全县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8%。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61.8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产值23.6亿元,比上年增长3.5%;牧业产值16.1亿元,比上年增长4.5%;渔业产值20.2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中,粮食81.0万吨,棉花1.84万吨,油料总产5万吨,生猪出栏60.4万头,羊出栏37.8万只,家禽出栏2282万羽,蚕茧产量8508吨,水产品总量22万吨。 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项目农业实施层次进一步提升。全年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农业科技项目34项,其中市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20项,国家级项目9项;组织申报各级各类农业科技成果13项次,其中获市级以上奖11项次。质量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县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基地20个,面积7139亩;制定农业地方标准8个,其中省标3个,市标5个;实施各级各类标准化示范区13个,其中新增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被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3个,认定面积27.58万亩,畜禽产地5个计421.5万头(羽);被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33个(其中畜产品5个),绿色食品12个,有机食品9个,实现了如东种植业有机食品认证史上零的突破;高效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全年亩产出3000元以上的作物面积达40万亩;全县建设以蔬菜为主体的外向型农业基地15个,成片面积3.5万亩。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为了改善农业灌溉用水和群众生活用水水源水质,沿海各闸进行了有计划的引淡排咸,排水量达18292.8万立方米,从而使水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年内完成了县办工程浒洋河、南荡河东段、金渡河南段及飞跃河西段工程,疏浚长度43.5公里,动用土方136.2万方;疏浚三级河39条段,长度136.4公里,动用土方250.5万方;疏浚村庄河道343条段,长度272.9公里,动用土方214.9万方。 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拥有农机总动力73.26万千瓦,拥有拖拉机9548台,其中大中型297台,小型9251台;播种机8943台;机动水稻插秧机1045台;秸秆粉碎还田机32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35149台,其中柴油机246台,电动机34903台;农用水泵36092台;机动喷雾机27493台;联合收获机1257台,其中自走式1143台;机动脱粒机6277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6637台;渔业机械6715台;农用运输车3284辆。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继续高位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7.4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0.03亿元,比上年增长38.66%;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5.09亿元,比上年增长47.6%;实现利税18.96亿元,比上年增长49.8%,其中利润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62.5%;亏损额4671万元,比上年减少160万元;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194.45%,同比提高31.37个百分点。年末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27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总数65家。在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服装6650万件,比上年增长29.71%;食用植物油6.18万吨,比上年增长3.61%;配混合饲料17.78万吨,比上年下降20.17%;纱5.83万吨,比上年增长40.07%;丝1945吨,比上年增长5.28%;化学农药原药7826吨,比上年增长75.28%;合成氨4.04万吨,比上年下降8.05%。 社会用电同步增长。2006年全县全社会用电17.7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7.89%,其中工业用电13.5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5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37亿千瓦时。全县电力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7544.41万元,为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县建筑业完成产值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位居全省县(市)综合实力排名第13位,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建筑之乡”,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南通五建晋升为国家特级资质企业,江苏新源、南通光华跨入一级企业行列,在此全县拥有1家特级企业,4家一级建筑企业,19家二级建筑企业。精品工程硕果累累。2006年创国家优质工程奖—“鲁班奖”1项,4项工程获省科技应用示范工程,1项工程获省级工程;全年创“扬子杯”、“白玉兰”、“黄山杯”等省级以上奖项6项,创省级文明工地12项,创“紫琅杯”等市优工程奖10项。市场拓展继续扩张。全县建筑队伍遍布全国12个省、市,23个地区,县外市场共完成施工产值63亿元,比上年增长31.5%,累计施工面积960.7万平方米,比比上年增长了47%,有10个超亿元的市场,比上年增加4个;建筑外经队伍遍布8个国家,11个地区,累计完成施工产值2.3亿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16.48亿元,比上年增长34.43%。在投资完成额中,工业投入再攀新高,完成全部工业投入100.1亿元,比上年增长33.46%,其中规模工业投入82.34亿元,比上年增长38.13%。全年共实施5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项目398个,其中千万元以上项目273个,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50个。千万元以上竣工项目206个,竣工率达75.46%。服务业投入增势强劲,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49%。当年竣工房屋面积19.7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14.87万平方米。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2006年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实施了洋口大道、农村公路改造、危桥改造、如泰运河护岸、公路绿化及县乡道养护改善等六大工程,完成总投资3.2亿元。全年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04公里,其中县至镇、镇至镇二、三级公路91公里,镇至村四级公路13公里,当年完成投资约9000万元;完成马西桥、新建河桥、北渔桥及止马洼桥等7座公路危桥改造,累计完成投资980万元;完成如泰运河马塘、岔河段1公里护岸工程,完成投资400万元。实施了S334线东延及S223线工业新区段公路绿化工程,完成投资180万元;投资约200万元重点对路面坑塘和桥头接线“病害”进行专项治理,保证了辖区道路的安全畅通。全年新增厢式货车127辆,占新增总数的28%,重型货车52辆,占新增总数的12%;新增货运船舶14艘2703载重吨。继续推进公车公营,今年又有4条线14辆车实行了公车公营,公车公营率达51.2%。全年及时、安全运送旅客72.49万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