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南通市海门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6来源:南通市海门市统计局 点击:
全市共有普通中学44所,在校生56221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生6143人;小学60所,在校生6347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32人;各级各类幼儿园42所,在园生13034人;高中阶段招生6120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0.3%。全市教职工人数为8800人,其中专职教师7539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年末共有文化馆(站)共23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5.40万册。举办各类文化展览会104次、组织文艺活动74次、训练班66期、结业人数达1080人次;有艺术表演团1个,演出130场次,观众达108000人次。《江风海韵平安潮》参加南通市平安创建专场文艺演出,荣获二等奖。6首歌获全国大奖,其中《打工妹》、《海门山歌》分获中国首届群众创作歌曲大赛金奖和银奖,《向往你呀,海门》、《海门山歌叠成山》分获中国民歌精品金奖和银奖。发表各类文艺作品98篇(首),获奖作品37篇(首)。具地方特色的山歌剧团参加由中国乡土艺术协会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品牌”评选,并获“中国民族文化优秀品牌”称号。2005年顺利通过全国先进文化县(市)的复查,获得全国先进文化县(市)称号。 在参加南通市以上优秀广播电视作品评比中,获省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南通市一等奖7个、二等奖20个。全市新增有线电视用户2.20万户,累计达15.68万户,当年新架设电缆1285公里,新铺光缆线21公里,分别累计达8349公里和1214公里。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年出版《海门日报》304期,《海门日报》期发行量达2.10万份。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19个,其中系统内医院、卫生院3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各1个,专科防治所1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77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72人,注册护士687人,药剂、检验和其他人员720人。全市拥有医疗标准床位2257张。系统内年总诊疗病人101.90万人次,实现医疗业务收入34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当年统筹农村大病基金2150万元,参保人数达71.66万人,参保率在87.7%以上,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全年农村大病补偿金额达1915万元,得保人数达1.08万人次。 年末共有体育场地75个,其中系统内2个;全市有等级运动员97人,其中二级28人,三级69人;共有等级裁判96人,其中一级以上4人,二级30人,三级62人;全年共获市以上比赛奖牌49块,其中金牌17块、银牌19块、铜牌13块;破南通市纪录2人;破本市纪录8人,向南通市级以上体校输送后备人才35人。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全年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4.84亿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上年的13.54扩展到14.39平方公里。年内新增城市道路面积8.2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15平方米。全年投入公交运营车51辆,运营线路网长度达82公里,客运量为480万人次;年末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407公顷,比上年增7.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8.3%;市区园林绿地面积为376公顷,当年新增26公顷;污水日处理能力保持在2万立方米,年污水处理总量达640万立方米;路灯线路总长度为183公里,其中当年新增路灯线路27公里,城区亮灯率在98%以上。年内新增供水管道52公里,新增用户8238户,全年供水总量达1719万立方米,售水量为1113万立方米;新增液化气供气管道12公里,液化气用气人口达16.67万人,用气普及率达100%。 全市用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达1.57亿元,比上年增长69.0%,其中治理工业污染项目16个,完成投资额4028万元。工业废水治理设施为74套,比上年新增6套,废水日处理能力达3.8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8%;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283189万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废气时处理能力达61.3万标立方米,比上年提高了10.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1.9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9.5%。市区环境噪声达标面积为8.63平方公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5.7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1.3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592人,全年出生人口7280人,人口出生率为7.16‰;死亡人口7353人,人口死亡率为7.23‰;人口自然增长率-0.07‰。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3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均消费支出8378元,增长12.6%。其中娱乐、教育、文化消费支出1033元,与去年持平;医疗保健支出501元,下降11.4%;交通与通信支出939元,增长35.1%。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电脑38台,空调117台,汽车4辆,移动电话147部。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58元,增长11.3%,其中生活消费支出4557元,增长12.9%。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视机143台,电冰箱41台,摩托车59辆,电话(含手机)186部。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6平方米,增长0.8%。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人数5.68万人,其中:国有单位2.46万人,比上年增长1.2%;集体单位0.47万人,下降23.0%;其它单位2.75万人,增长21.2%。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7576元,比上年增长15.6%。 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92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基本养老保险全市净增参保1.10万人,参保率为99.7%;养老保险收入19455万元,同比增长36.2%;基本医疗保险参保7.96万人,参保率为99.2%,医疗保险收入5907万元,同比增长18.0%;失业保险参保6.75万人,参保率为100%,失业保险收入2091万元,同比增长17.6%。参加农村养老保险12.8万人,全年实缴统筹金额574万元。有3874人领取农村养老保险金,全年发放养老金1046万元。 年末全市拥有社会福利院24个,共有床位1278张,收养1058人;全市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363户、共6617人,其中城镇有1545人得到低保,农村有5072人得到低保,全年发放保障金360万元;供养农村五保户1537人,供养金额达307万元。 注: 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新口径是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推算的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海门统计年鉴-2005》为准。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工、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