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公报统计公报
郑州市新密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0-02-05来源:郑州市新密市统计局 点击: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中央、省、郑州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四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民营经济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做强做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特色经济,打造工业强市,再创经济优势,克服“非典”和严重自然灾害等困难,开拓进取,扎实苦干,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台阶。初步核算,全年新密市生产总值(简称GDP)983890万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000万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619000万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321890万元,增长13.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0:61.4:33.6变化为4.4:62.9:32.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072元,增长15.0%。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为25992元,增长14.4%。在国民经济总量中,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87719万元,增长15.2%,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49.6%,比上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5.3%,其中非食品价格水平上涨3.4%,服务价格水平上涨4.2%,消费品价格水平上涨5.5%,食品价格上涨9.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上涨9.2%,居住价格总水平上升13.2%。商品零售价格上升3.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5%。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2003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78535人,比上年增长1.2%,其中农村从业人员332025人,城镇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7143人,单位在岗职工39367人。全年人才劳力管理服务中心介绍2326人次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全年安置下岗失业职工2675人,下岗失业职工就业率达到51.3%。全市普通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率提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与周边先进县市相比,我们的差距在拉大,位次后移危机凸现;经济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有群体、无规模,有资源、无优势,有积累、无扩张,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 二、农业 全年粮食喜忧参半,夏粮获得好收成,总产、亩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秋季农作物由于遭受罕见的洪涝灾害造成减产。全年粮食总产量21.13万吨,比上年增产21.9%;夏粮总产量11.39万吨,增产110.7%;秋粮总产量9.74万吨,减产18.3%。油料总产量0.76万吨,减产1.8%;蔬菜总产量6.84万吨,增产14.6%。 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优质专用小麦占小麦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比重有所增加,小麦综合加工能力明显增强。畜禽优质产品率进一步提高,奶牛养殖持续发展。特色农业发展较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化经营全面推进,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66公顷。退耕还林工作全面实施。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50公顷。 畜牧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24678吨,比上年增长6.5%,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24227吨,增长6.6%;禽蛋产量17653吨,增长9.3%;牛奶产量5197吨,增长1.4%。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0.0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9%;农用拖拉机2847台,比上年增长4.0%,农用运输车6728辆,比上年增长9.4%;农村用电量57497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6.4%。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513万元、增加值430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4%和2.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88546万元,比上年增长20.0%。规模工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282308万元,比上年增长31.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4937万元,增长16.5%;集体企业增加值139850万元,增长27.8%;股份制企业增加值97025万元,增长37.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3047万元,增长53.1%。轻工业增加值105431万元,比上年增长32.7%,重工业增加值176877万元,比上年增长30.0%。规模以下企业增加值151038万元,增长13.1%,个体工业增加值155200万元,增长12.5%。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我市四大支柱工业生产形势良好。生产原煤698.9万吨,比上年增长50.1%;机制纸板112.7万吨,增长27.2%;水泥171.6万吨,增长4.0%;耐火材料111.9万吨,增长40.5%。全年发电量21529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3.1%。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全年规模工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165.1%,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789923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实现利润总额82413万元,比上年增长32.8%,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1530万元,增长55.1%。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9家,总产值24089万元,比上年增长153.3%;增加值3630万元;利润总额386万元,全面扭亏为盈;单位工程施工个数194个,比上年增长11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3829万元,比上年增长26.0%,其中:国有及其它经济类型投资72945万元,增长78.2%。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79625万元,比上年增长123.6%;更新改造投资13120万元,增长2.1%;其它投资8937万元,增长78.8%,房地产投资1120万元,城镇私人投资12840万元,农村投资178187万元,增长12.1%。 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64207万元,比上年增长87.3%。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1726万元;电力、燃气供应业投资29437万元,增长7.8倍;交通运输业投资10080万元;以城市供水、供热、污水处理、道路、园林等为主的城市公用事业及社会服务业投资12558万元,增长12.9倍,其中投资300万元的青屏山公园山顶道路建设工程如期完工,使人们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文化教育卫生广播业投资10406万元,增长21.8%。 |